谁还记得2022年初,俄军刚进乌克兰时,多少西方媒体说普京“一招走错、骑虎难下”?谁料到,三年过去,最早被打成焦土的卢甘斯克,如今却成了俄罗斯第一个“彻底吃下”的完整乌克兰州。 打仗三年,地图边界第一块实锤改变,别说西方,连泽连斯基自己都没缓过来。 这事得捋着说,不然看不清。 第一重:战术意义,稳住东翼就是稳住主动权。 俄军在卢甘斯克之所以敢喊“百分百解放”,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真拿下了所有地面据点,连西方情报都承认“乌军已难以形成有效反击”。这意味着什么? 东线稳了,俄军的补给线从本土一路通到顿巴斯腹地,安全感拉满。而对乌军来说,等于是背后再无“回头路”,前有战火,后是断崖,兵员补给都像漏水桶。 而且别忘了,卢甘斯克本就是铁路大省,谁控制这里,谁就控制了东乌整个交通命脉。俄军从这里往顿涅茨克推,能打,也能运,能守也能调,简直是一个军事“大转盘”。 第二重:战略定调,普京没藏着掖着,直接开麦说——“乌克兰本就是我们俄罗斯的一部分。” 这话不带拐弯的。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普京面对全场媒体直接来一句:“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是一个民族,整个乌克兰,在这个意义上,都是我们的。” 你说他嘴硬?不,他这是提前布局民意。掌声响起的时候,其实不光是给卢甘斯克庆功,更是给“吞下乌克兰”这个想法,来了一次集体暖场。 当然,普京也不傻,他知道这话不能说满,所以又补了一句:“不是要求他们无条件投降,只是接受现实。”翻译翻译,就是——你不投降也行,那你就慢慢被磨、被耗,最后是你来求我谈。 关键点来了,普京那句“凡是我们士兵靴子踩过的地方,都是我们的”,这不是空话,这是下了军令状。你乌克兰要想拿回来,行啊,战场上试试看。别指望靠谈判桌、联合国,没门。 第三重:现实盘点,乌克兰打不回来,美国也不真想让它打回来。 别看特朗普嘴上还说支持乌克兰,实则早就把反无人机系统都从乌克兰撤回去了,转手拿去中东“灭火”去了。 武器不来,士兵流失,经济崩盘,现在的乌克兰基本靠精神支撑,士兵都快打光了,主战坦克开不上几公里就趴窝,防空导弹库存连三线城市都顾不上。 而西方现在给的,是防守型武器,换句话说,只够你不死,没法让你赢。这种局面,别说“光复卢甘斯克”,连保住敖德萨都成问题。 再加上最近俄军在苏梅方向猛推,顿涅茨克也开了口子。前线节节败退,后方物资断供,泽连斯基就算不崩,也只能一天天“拖死”。 那普京是不是想吞下整个乌克兰?照他现在的调门,肯定是有这个心思的。 但问题也摆在那儿:真要一统全境,俄罗斯扛不扛得住? 这仗打三年,俄罗斯国内经济确实没垮,但也别说多富裕。靠着石油气撑住预算,靠军工拉着GDP往前冲,可毕竟不是长期方案。 尤其是把顿巴斯这些地方纳入体系后,基础设施、社保、行政系统,全是一笔钱。再往西推?那可是大城市带农区,费用更大,难度更高。 也就是说,俄罗斯的底线,是建立一个“缓冲地带”——从卢甘斯克一路到赫尔松,最好是再能在基辅搞个亲俄政府。那才叫战略胜利:不一定全占,但要全控。 结语:地图上的边界可以改,但历史的记忆更可怕。 今天卢甘斯克变天,不是某场战斗胜利那么简单,是俄罗斯人在给三年战争一个阶段性“交代”。 而普京那句“整个乌克兰都是我们”,既是对未来的模糊描绘,也是一种态度投放——这场仗,他没打够。 而泽连斯基要想收复失地?抱歉,他没筹码。 更危险的是,西方的算盘早在换人时变了。 乌克兰,或许正走在“被牺牲”的那条路上,只是他们自己还没彻底看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