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真的都想来中国! 这句话不是夸张,也不是外交辞令,而是眼下真实发生的事,从高铁到AI,从免签政策到大阅兵,这个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吸引全球目光。 最近,有关中国9·3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的消息一出,国外社交平台就炸了锅,不少网友留言:“能不能请我们的总统也去一趟?”原本是内部纪念活动,如今成了国际社会竞相关注的大事件。 有人说是因为传出特朗普可能来华参加阅兵,话题直接登上热搜;也有人觉得,是中国这几年在全球话语体系中掌握了越来越多主动权。 评论区里,各国网友争着“报名”:印度人喊着要让莫迪加入,韩国人不服,说李在明也得来,英国人则直接搬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身份,要求“理应占一席”,甚至还有日本网友喊着“中日友谊万岁”,希望能破冰重启。 这么一看,不少国家民众是真的羡慕了,想借阅兵的热度,刷一波存在感,更有意思的是,就在网上热议阅兵的同时,大量国外博主也开始在社交媒体分享“China Travel”的vlog。 高铁比德国快、外卖送进山里、老外凌晨在路边跳广场舞、还有在乡村小学拍到的AI课堂,不少外国人第一次认真看中国,眼神都变了。 根据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入境外国人已经超过1400万人,同比翻了几番,其中大多数不是来开会的,而是来玩的。 而这背后,其实正是中国不断放开的入境政策在起作用,免签、落地签、商务签一步步放宽,才让世界各地的人有机会走进来、看进去,问题来了,中国这么火,是一时新鲜,还是长期趋势? 说到底,热度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是靠几十年稳定发展积累下的底气撑起来的。 以前提起阅兵,外国人也许只是看热闹,现在却有了想要参与、想要“被看见”的感觉,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影响力从外交、经济一路延伸到了文化层面,可咱们也不能只看到风光一面。 一些外媒记者也吐槽,想来中国采访却被签证卡住,还有人说发稿得自己先“自我审查”,否则压根登不上去。 这说明开放不该是单向的,欢迎别人来,也得允许别人说,而且说得越多,世界才越理解中国。 要是这点都做不到,所谓的“国际热度”就像泡沫,热得快,散得更快。 所以现在这个时候,既要保持魅力,更得有点定力,真正的强大,不是把人请进来拍个视频发发推,而是让他们来了还想再来,看见了还能听见。 真正有分量的“他们都想来”,靠的不是营销,是实力。 中国越来越像一个巨大的磁场,能不能让世界围着你转,不光看你够不够亮,还得看你能不能容得下各种声音。 你觉得,这波“外媒热”会持续多久?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发现——中国将在9月3日举行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