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亚洲各国都犯了同一个错误。新加坡国际关系专家马凯硕一针见血直言:亚洲各国都犯了一

亚洲各国都犯了同一个错误。新加坡国际关系专家马凯硕一针见血直言:亚洲各国都犯了一个大错,那就是没有团结起来支持东方龙,各自趴在自家算盘上算小账,生生错过了改写命运的黄金机遇。   全球化风云翻腾,外部压力越来越大,按理说正该是亚洲国家抱团、一起探索新局面的黄金时刻,现实却并不理想,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大家各有各的“小算盘”,合作热情远不如自身利益重要,区域合作大多停留在纸面或口号。   亚洲范围里其实早就建立了像东盟、亚太经合这些平台领导人也没少见面讨论,但真到了要统一行动的时候,往往因为发展水平不一、历史纠纷、文化差别等因素,各国步调很难统一。   重大问题面前大家都本能地想先保住自家利益,遇事互相拉扯,结果是谁也拧不成一股绳,错过了影响大局的时机。   看起来合作的框架摆在那,但用起来总是差劲一些,东盟的情况很典型,内部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差比较大,文化和政治体制五花八门,碰上一些敏感话题比如安全、主权,这种多元就变成了障碍。   公开场合说团结一致,私下其实各国都有各自的“优先事项”,根本难以真正协调。   再往大范围看,不只是东盟,亚洲内部其他合作平台也是如此,平台越大声音越多,分歧也越大,落实到具体事务上就更是举步维艰,长期下来的效果平平。   亚洲地界大,各国边界、资源、民族、宗教上的纠纷实在太多,就拿东亚来说,中国、日本、韩国表面上经济紧密、互动频繁,但一碰到历史和领土等敏感议题马上气氛紧张,合作马上卡壳。   三方会议也开过无数次,实质成果却有限,重大突破没见几回,南亚情况也类似,印度和周边国家之间的信任关系一直疙疙瘩瘩。   往西边看,中亚五国甚至东南亚各国,不同模式的纠结基本贯穿几十年历史,外人看起来似乎常有“握手言和”,但只要遇到重大现实利益,想法和步伐还会分道扬镳。   这种“各管各的”格局给了外部势力更多可乘之机,说白了,亚洲本来就有做强做大的潜质,但外部大国的插手分化,让团结的难度大大增加,只要有裂缝,外部势力就会进来搅局。   碰到全球性大议题,比如重大贸易政策选择、安全格局变动等,亚洲很多国家一旦左右为难,非但主动性大减,还可能变成“听命于人”的角色。   以至于很多时候,亚洲本该自己主导进程,却被外来的强权安排到边上,这种情形一再出现,许多合作平台的影响力也就随之下降。   形成真正有力的“命运共同体”,得看大家是不是能把“集体长远利益”放到短期和个人利益之上,现实来看,亚洲各国更关心的是随时随地的眼前得失,这种缺乏共同价值观与团结认同的局面,直接导致很多理应协作的大事只停留在表面。   有时候一项全球变革、经济新潮甚至无法让亚洲切实合作,在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关键领域,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总是顾虑重重,本来可以一起做大的蛋糕也变成了各自为阵的小块,每块都不够丰盛,还为下次合作埋下更多障碍。   信任的缺位看起来不严重,其实是最大的隐患。   过去20年,亚洲经济增速明显,科技创新、消费市场、贸易规模都有亮眼表现,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都爆发出过耀眼的能量。   大家都说“亚洲世纪”就快来了,但如果继续单打独斗、错失横向协作的机遇,再多的底气也可能变成“一时的热闹”,很多黄金机会被眼前的琐碎算计搁置,一旦历史潮流过去,很难再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