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85年,一退休职工进山采货,发现了一部电台,上面标有USA。周保中的夫人听说

1985年,一退休职工进山采货,发现了一部电台,上面标有USA。周保中的夫人听说后,忍不住嚎啕大哭:“这是抗联朴英山的电台!” 东北的深山老林,藏着数不清的历史秘密。1985 年 8 月 29 日,黑龙江绥阳林业局柳桥沟林场,就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 退休职工梁勇像往常一样进山采山货。走到寒葱河林场海拔 864 米的山坡,他拨开荆棘,半截防水油布出现在眼前。 梁勇心里犯嘀咕:这荒郊野岭的,哪来的油布?他拿起镰刀,小心挑开。眼前的东西,让他倒吸一口冷气。 油布下是一部锈迹斑斑的电台,旁边还有本泛黄的《标准注音学生国音字汇》。仔细一看,电台外壳刻着 “USA” 三个字母。这就更加让他疑惑了。 梁勇手抖着拆开包裹。这部电台可不简单,有收报机、发报机和电键盘,修理工具和天线也摆放整齐。翻开字典,扉页 “朴英山” 三个字,虽已褪色,却仍清晰可见。 几个老工友围过来辨认。有人突然喊道:“这字典里的注音符号,和伪满时期学生课本一模一样!” 现场气氛瞬间紧张,有人低声说:“这东西,说不定和抗联有关!” 当天下午,电台被送到绥阳林业公安处。刑侦技术员王风锐勘察后发现多处蹊跷:木箱底部几乎烂透,电台金属部件锈迹斑斑,可整体结构却完好。 更奇怪的是,天线表刻度线是红墨水画的,数字 “7” 写法带着俄式风格。电台外壳内侧的俄文字母,翻译过来竟是 “朴英山字典”。 一个又一个谜团接踵而至,正当众人一筹莫展时,事情迎来了转机。 民警翻遍县志和抗联档案,毫无头绪。就在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找上公安局。她是王一知,抗联名将周保中的遗孀。 王一知看到电台,眼泪夺眶而出:“这是朴英山的电台!当年在苏联学电讯,天线表还是我教他画的!” 随着王一知的讲述,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逐渐浮出水面。 那时,朝鲜半岛已被日本殖民统治十年。19 岁的朴英山抱着母亲骨灰盒,在鸭绿江边遇到抗联第五军侦察队。 他的家乡咸镜南道遭日军血洗,父亲和哥哥都死于 “三光政策”。朴英山别着从日军尸体上取下的刺刀,坚定地说:“我要打鬼子!” 加入抗联后,朴英山的能力很快展现。他熟悉朝鲜半岛地形,常化装成商贩,潜入日占区搜集情报。 1940 年冬,抗联主力转移到苏联,朴英山被编入抗联教导旅无线电连。在哈巴罗夫斯克训练营,他日夜苦练。 大冷天里,他手指冻得红肿,仍坚持深夜练习摩尔斯电码,用俄语背诵密码本。别人问起,他只说:“我要给家人报仇!” 凭借着出色的表现,朴英山很快得到了新的任务和装备。 1942 年,苏军给抗联配发美制轻便电台。这种电台体积小、续航强,表面刻着 “USA” 迷惑日军。 朴英山摸着电台说:“等打完鬼子,我要把它带回朝鲜,放在母亲坟前。” 然而,残酷的战争,并没有给他实现愿望的机会,一场危机正在逼近。 1944 年 6 月,朴英山带着两名战士重返东北,任务是侦察东宁要塞日军部署,用电台向苏联发情报。 在宁安县南马场,他遇到 “老战友” 李义弼。曾经的抗联同伴,如今成了伪警察所所长印敬天的帮凶。 李义弼热情邀请:“英山哥,我找了兄弟摆酒,你讲讲苏联的事儿。” 他嘴上客气,眼睛却总盯着朴英山的手枪。 好在,朴英山留了心眼。出发前,他把电台藏进石缝,在字典里夹了纸条:“若我未归,请转交苏联红军”。 酒宴在镇东头大车店。朴英山和警卫员刚进门,印敬天突然开枪。警卫员王长林、赵有财倒在血泊中,朴英山也被刺刀抵住。 印敬天用枪管戳着他太阳穴,问道:“电台藏哪儿了?” 朴英山说:“你们永远找不到!” 在哈尔滨日军宪兵队监狱,朴英山被折磨 47 天。十指钉满竹签,三根肋骨被打断,他始终守口如瓶。 1944 年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前三天,朴英山被秘密处决。临刑前,他高唱《阿里郎》,歌声惊飞刑场乌鸦。 四十年后,这部承载着英雄故事的电台,又有了新的发现。 1985 年深秋。东北烈士纪念馆专家鉴定电台时,发现发报机电键弹簧上,缠着一缕黑色头发 经 DNA 检测,这缕头发与朴英山朝鲜亲属基因高度吻合。 王一知颤抖着说:“这是他在苏联训练时剪下的,说要留给孩子。” 如今,编号 0017 的电台陈列在东北烈士纪念馆。 2015 年,朝鲜国家博物馆复制电台,作为中朝共同抗日的历史见证。王一知在回忆录中写道:“他想带电台回朝鲜的愿望实现了,只是那缕头发永远留在了中国。” 离世前,93 岁的王一知,将抗联教导旅徽章和朴英山字典捐给纪念馆。她说:“这些属于所有为和平流血的人。”

评论列表

快乐的狼
快乐的狼 1
2025-07-03 09:03
1985年,有DNA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