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300公里远程突袭,乌军无人机命中俄罗斯伊热夫斯克防空导弹工厂,这是直接打进窝

1300公里远程突袭,乌军无人机命中俄罗斯伊热夫斯克防空导弹工厂,这是直接打进窝里了。俄罗斯方面有23人死亡,48人负伤。 当地时间 7 月 1 日,俄罗斯乌德穆尔特共和国首府伊热夫斯克的 “穹顶” 电气机械工厂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 伊热夫斯克距离乌克兰边境足足有 1300 公里,远超一般无人机的作战半径。根据俄方通报,乌军选择在凌晨发射无人机,经过数小时飞行后,于当天上午抵达目标区域实施精确打击。这种远程突袭战术不仅考验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更对情报侦察、路径规划和目标识别提出了极高要求。 俄国防部的战报显示,当天凌晨俄军防空部队曾拦截了 60 架乌克兰无人机,但仍有部分突破防线。这暴露出俄罗斯防空系统在应对低成本无人机群时的短板。俄媒此前曾指出,现代化防空系统设计初衷并非针对廉价无人机,拦截成本往往是无人机本身造价的数倍,且容易因持续作战导致资源耗尽。 伊热夫斯克作为俄罗斯重要的军工基地,其防空部署本应严密。然而,此次袭击表明,即便配备了 “道尔”-M2 等先进防空系统,俄军仍难以完全抵御无人机的集群攻击。这种战术类似于俄乌冲突中常见的 “蜂群” 战术,通过多批次、多方向的无人机饱和攻击,分散防空火力,增加突破概率。 对俄罗斯而言,此次袭击的影响远超人员伤亡。“穹顶” 工厂是俄军防空导弹和无人机的重要生产基地,其受损可能直接影响前线装备供应。俄专家指出,乌克兰此举旨在削弱俄罗斯的防空能力,为后续反攻创造条件。此外,工厂生产的攻击型无人机若因袭击中断,可能进一步加剧俄军在无人机领域的劣势。 乌克兰的战术选择同样耐人寻味。凌晨发射无人机既能利用夜间掩护降低被发现概率,又能确保在白天抵达目标区域,利用自然光提高命中精度。这种时间差的运用,显示出乌军对战术细节的精心策划。 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此次使用的无人机可能包括 “柳特”、UJ-22 等型号,这些无人机航程约 1000 公里,成本仅数万美元,却能对高价值目标造成实质性破坏。这种 “以小搏大” 的战术,正成为俄乌冲突中的新常态。 俄罗斯的应对措施同样面临挑战。尽管俄军拥有 “希波夫尼克航空” 等电子战系统,可在一定范围内压制无人机信号,但面对大规模集群攻击,仍难以完全奏效。此外,无人机的低成本和易获取性,使得乌克兰能够持续发动此类袭击,而俄罗斯的防御成本却在不断攀升。 此次袭击再次凸显了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关键作用。从侦察监视到精确打击,无人机正改变传统作战模式,迫使各国重新评估防空体系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