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96年,山东老人私藏2支手枪被群众举报,民警上门收缴,不料老人却说:这把枪是

1996年,山东老人私藏2支手枪被群众举报,民警上门收缴,不料老人却说:这把枪是粟裕将军奖励我的!   1996 年的莱芜夏天,蝉鸣把老街吵得闷热。派出所的人推开滕家木门时,看见老人正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攥着块浸了油的布,在擦两把黑沉沉的家伙。   “大爷,有人说您这儿有枪。   ” 穿制服的年轻人话音刚落,老人抬了抬眼皮,把布往旁边竹篮里一扔,起身搬开床底的木箱。   两柄驳壳枪躺在褪色的油布上,枪身刻着细密的纹路,像老人脸上的皱纹。   1940 年,在一次日军扫荡中,滕西远和两名战友遭遇一名落单日军,三人齐心协力,滕西远用那把匕首成功击杀了敌人,也因此获得了部队的认可,开始参与更重要的任务。   这两把枪跟着滕西远,比他后来带大的三个孩子还要久。   1938 年他刚到部队,腰里别着把锈迹斑斑的匕首,在日军扫荡时钻过玉米地。   有回被三个鬼子追着跑,他绕着村头老槐树转了三圈,把敌人引到埋了炸药的草垛边。   那回立了功,县大队奖了块红绸子,他系在匕首柄上,晃悠了两年。   随着战斗的历练,滕西远逐渐成长为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   1940 年夏天的一场战斗中,他与敌人交火,子弹很快打光,敌人冲上来用刺刀刺他,他的胳肢窝被刺伤,鲜血直流。   但他毫不畏惧,忍着剧痛,顺势夺过敌人的刺刀,将其反杀。   他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队伍,不但立了个人一等功,还受到廖容标司令的接见。   廖司令对他的勇敢大为赞赏,特地奖励给他一把匣子枪,这便是滕西远手中的第一把枪。   这把枪对他而言,意义非凡,是他在战场上拼搏的证明,此后他一直将其带在身边,精心保养。   就像同样是抗战老兵的李庆益,14 岁参加铁道游击队,在一次袭击日军运输队时,单枪匹马跳上运输车,用枪指着日军头,成功缴获枪支,获得大队领导表扬。   他们都是在年少时就投身抗战,凭借着勇敢无畏,在战斗中崭露头角。   1947 年,此时的滕西远已成长为一名炮兵连长。   鉴于他的英勇表现,滕西远被授予个人一等功,粟裕司令更是亲自奖励他一把匣子枪,并赞扬他是 “孤胆英雄”。   这第二把枪,同样被滕西远视若珍宝。   在众多抗战老兵中,马定新抗战时期作为重机枪手,参加过南昌会战等战役,在战场上杀敌无数。   刘汝彬怀揣短枪击毙日军,在战斗中膀胱被炸伤仍坚持战斗。他们和滕西远一样,在不同的战斗岗位上,为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   在第五次战役中,面对逼近阵地的敌方坦克,形势危急,他毫不犹豫地背上炸药包,穿越密集火力,炸毁敌坦克,挽救了整个连队的安危,因此被授予 “爆破英雄” 称号。   此后,他继续参加作战,历经多次生死考验,屡立战功。 战争结束后,滕西远选择转业回到家乡莱芜,在民政和建设系统默默工作,住在单位分配的小房子里,从未向组织要求过特殊待遇。   几十年来,那两把枪一直被他妥善珍藏。   直到 1996 年,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的颁布实施,群众举报使得他的藏枪一事被发现。   警方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确认枪支合法且无危险性后,决定不予收缴。   2015 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滕西远主动将这两把具有特殊意义的枪送到莱芜战役纪念馆展览,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铭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   这两把枪,承载着滕西远的战斗岁月,见证了他从一名普通少年成长为英勇战士的历程,也成为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的生动见证 。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