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场大捷,可八路军悍将王近山却说:“狗ri的小鬼子还真他娘的难打!”这是怎么回事呢? 1937年10月26日,刘伯承在七亘村巧妙设伏,重创日军第5师团的一支辎重部队,打死打伤日寇300余人,而八路军伤亡仅10余人。此战由于日军毫无防备,且大都是辎重部队,掩护兵力只有一个中队的步兵,而八路军人数占优,官兵作战勇猛,加之战术的突然性,仅用2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因此这在抗战初期国军和日军战损比通常是5:1的情况下,无疑称得上是一场大捷。 八路军占了一个大便宜,师长仍然不满足,七亘村是日军往忻口战场供应物资的必经之路,骄狂的日军一定不会死心,于是决定再次设伏,考虑到有了准备的日军必定会加强保护,刘伯承也加大了兵力,并由“王疯子”之称的王近山团担任主攻。 两天后的10月28日,日军的辎重部队果然来了,汲取了挨过一次打的教训,这次的鬼子不但将护卫兵力增加了一倍,而且将队伍拉长了间距,所有的鬼子手指扣在扳机上,两眼睁得溜圆,左顾右盼,而且对可疑的目标不但用机枪扫射,而且还用迫击炮轰击。和这样武装到牙齿的鬼子一交上火,战况立即呈现出胶着状态。 虽然八路军兵力占优势,但火力明显不足,日军有条不紊地展开反击,很快便将八路军的部署打乱。日军组成了多个不同的战斗群,顽强地抵抗八路军的攻击,结果由打伏变成了攻坚,战斗从上午11点开始打到傍晚。英勇善战的八路军,最终冲散了日军的战斗群,并利用夜色与日寇展开了近战肉搏,将日军赶到了附近的七亘村,不幸的是,772团1营教导员,红军战将尹斌壮烈牺牲。 战斗持续到29日凌晨,我军终于将日军击退。二战七亘村,我军伤亡20余人,毙伤日军100余人,敌我战损比为5:1,按理说也算是大捷,但与一战七亘村相比,我军伤亡增加了1倍,而日军伤亡减少了2倍。 战斗结束后,386旅政训处主任王新亭夸奖王近山打得不错,但王近山却大为不满,不得不承认小鬼子真难打。 不难打怎么会打14年呢?因此,抗日神剧中,一个排的八路军消灭一个大队日军的剧情,纯属天方夜谭。 向英勇无畏的八路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