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重磅会议要搞海洋经济,海洋经济板块大爆发,政策打哪里,资金就流向哪里。明天又搞哪一个产业规划呢? 有产业规模,有重磅利好,资金就有方向,如果没有,资金就开始拆盲盒,哪个板块涨了,然后再乱吹一通,这利好,那利好,感觉上涨是必然的。 一旦事关全局的政策性的大利好,大盘整体会反弹一下,反弹过后,立马就没了激情。如果权重有重磅利好,指数就会反弹,盘面也会好一些,像上周证券板块有大利好,券商就大涨,大涨过就开始摆滥了。证券反弹的性质跟许多受政策驱动的板块反弹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抽风,偏偏许多人给券商反弹打上许多标签,觉得券商反弹了就是牛市要来了。好像名人就不该有七情六欲似的,一旦有就立马会赋予许多新的想法。券商一涨就必须是牛市来了,要没牛市,券商就不应该涨,这种想法实在愚蠢之极。 银行之所以持续上涨,也是有长期利好驱动的,银行不断降准降息,货币不断宽松,存银行不如买银行,银行本身高股息率,所以银行持续大涨。 题材方面,医药产业规划来了,医药就大涨,推稳定币,稳定币概念大涨,固态电池取得重大突然,固然电池就涨,地缘冲突加9月3日阅兵,军工就涨,春节期间人形机器人跳舞,人形机器人就大涨,DS横空出民,DS概念带着AI就大涨,所有热点几乎都是围绕着消息面利好展开,无非就是对于利好预期不同,所以导致炒作时间长短不一,有的炒作之后,能在高位横着,有的炒作之后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很少有真正受利好长期向上的板块,如果反复这么炒作,市场肯定涨不上去。市场缺乏真正做多的驱动力。 产业规划越多,越说明整个经济层面存在的问题,行业都不景气,大家等着刺激,真正市场需求很大的产业,其实也不用搞什么产业刺激,当然产业发展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必不可少,如果到处该刺激,这会导致什么热点都涨不上去,物以稀为贵,如果产业规律遍地都是产业规划,产业规律市场规模空间大小不一,机会大小不一,但带给资本市场的都属于短线炒作。 促消费的利好不少吧,各种刺激政策太多了,消费起来了吗,地产同样如此,地产起来了吗。消费和地产的刺激政策太多了,原因就是差了,你又离不开他,所以要搞刺激。其它许多行业都是这样的,很多时候谈不上有多大利好,本着行业发展可持续, 健康发展的态度出发。尤其是一个新的行业,如果没有行业发展规划,会导致行业发展目标不清晰,最终会导致资源浪费等等。 从热点炒作的逻辑来看,都是紧贴着消息的利好展开,缺乏内生性做多动能,大资金没有真正抓手,没有可依托的真正大容量板块向上突破。最终只能是轮动炒作,没什么大行情 ,赚钱关键在于节奏还对热点的把握。 面对行业发展规划,我们一定去仔细分析行业未来的增量和爆发速度,如果只是让行业发展更加规范,那么也谈不上多大利好,短线炒作只能顺着消息面利好展开,但你要客观看待这些行业利好,同时要跟相关个股所处的位置相结合,不是什么利好都往里冲,进去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而不是无限放大自己的预期,最终会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