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员决定将人工智能监管禁令从特朗普的税改法案中删除。该决议通过后,美国AI监管格局将呈现何种特点? 7月1日的美国参议院议事厅里,当电子投票屏上最终定格“99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时,坐在旁听席的科技监管倡导者们难掩激动地互相击掌。这项以压倒性优势通过的决议,将一项“阻止各州监管人工智能”的争议性提案从特朗普时期的税改法案修订版中彻底删除,意味着美国各州将保留对本州人工智能应用的监管自主权——这一结果不仅打破了大型科技公司试图推动“联邦单一监管框架”的努力,更被视作长期批评科技巨头的民间团体与进步派议员的重大胜利。 回溯这场持续半年的博弈,争议的焦点始终围绕“谁该为人工智能的风险负责”展开。去年年底,共和党议员牵头提出的税改法案修订版中,悄然加入了一条附加条款:要求“联邦层面对人工智能的监管拥有排他性权力”,禁止各州出台额外的AI合规要求。支持者声称,这是为了“避免50个州50套规则让企业无所适从”,亚马逊、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更是通过游说团体投入超过2300万美元,强调“统一标准才能保障美国AI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但反对声浪从一开始就异常汹涌。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听证会上直言:“这不是什么‘规则统一’,而是科技公司想找个保护伞!”她列举了各州面临的具体风险:加州的人脸识别滥用问题、得州的AI招聘歧视诉讼、纽约的算法借贷偏见案件,“每个州的AI痛点都不同,凭什么让华盛顿的官僚替我们决定该怎么保护民众?” 更关键的是,这项提案触动了美国政治中敏感的“州权与联邦权”平衡神经。传统上主张“小政府”的共和党保守派与强调“地方治理灵活性”的民主党进步派罕见地站到同一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