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太太中风,街坊送上救护车,唉,海外儿女在哪呀! 先说个正面例子。 我认识一位大哥,这大哥是三甲医院的一把刀,实际上像他这种人去大漂亮那儿就业特别容易。片腿就去。为啥? 因为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是很高的,而且在大医院他接触的手术案例非常多,用他的话说,我这一礼拜顶美国大夫一个月! 所以他在美国就相当于工龄一百多岁吧。 正好呢,有个机会,他去美国交换,那边就找他了,人家主动找到他,说希望他留下来。签证啥的都好说,拿绿卡没问题,签个医院年薪50万,在美国年薪50万不算低的,但这大哥听了之后,想都没想立马拒绝! 这事儿他也没跟家里人商量,连他老婆都不知道。他老婆是过了八年之后才知道的,对。八年前他就能挣50万美金,但是不挣。 这大哥说了,我在咱这儿是号人物,家里什么事儿我一张罗就能办成。 的确,我认识许多医生,他们的工作非常功德,现在想想,如果是退休人员,一般的人退了,谁管你是什么,张处李局,还追着你叫领导,门儿也没有!你就是老张老李。可人家退了呢,还是张大夫李大夫? 人家有硬手艺,受人尊重。 这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 口罩期间有一段时间,我住在北京,和我大侄子在一起,这家伙屁股上长了个疔,你说说上医院瞧吧,那会儿又是特殊时期。 你说不瞧吧,他这屁股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揪心?别是啥大病吧? 于是我就顺手拍下来传给我那朋友,结果人家三分钟就告诉我处理意见了,俩钟头之后,药给我送到家了,真是特别感谢人家! 而这位大哥呢,通过自己的好手艺,再加上乐于助人的好性子,在俺们这一片儿混的风生水起。 他三个侄子侄女。好像是两个去了医科,一个成绩实在是太水,没事儿,学拔牙。大哥都给安排好了! 老娘奉养的白白胖胖,老爹走的早,没法儿说。那就算是遗憾了。再有家里的姐姐,姐夫,堂哥堂嫂,就连那八竿子亲戚从村里来找大哥。大哥都接待的很好,还带着吃一顿,在他们老家,谁不知道他这个伏地圣人,本土乡贤呀? 这叫啥来着? 在马斯洛金字塔里,这就是比基础生存高一层的社会承认。哎,大哥在这方面非常满意,但如果去了漂亮那儿呢?你算个啥?英语不好,融不进主流社会,注意这里的英语不是指专业英语,是指那种,能够听得懂别人笑话的英语。 很难很难! 好多华人都说美国人不爱社交,这就跟很多上海人说上海人都是关门过日子一样。分你生活在什么阶层,美国人最爱办派对,很多专业的派对公司在美国生意兴隆,上海人也特别爱搞社交,无论是周末家庭冷餐会,舞会,家庭电影个个风生水起。 我觉得上海人的社交眼花缭乱程度要远高于北京,因为北京的圈子很固定,新人想打进去非常难! 说远了,还说这大哥。 人家就是舍了美利坚的高薪,踏踏实实跟咱这儿干,这步走对了!最近这不升了个副院长。 我还祝贺他呢。除此之外,我还知道有个小朋友舍了北京的大厂回乡考公。图啥呢,他叔给他说了。 你在北京大厂能挣多少钱?三五十万顶了天,还得自己攒钱买房,没有多少余粮,能孝敬你爹妈,你一回老家吃上了公家饭。咱们家因你就抖起来了。你有潜力,有给咱家改换门庭的潜力! 哎,人家这高材生一听。回家,如今他正和父母开心生活在百平米的大房子里。 虽说没有北京繁华,但是回家那一句:妈开饭了。让他喊的满心欢喜,让老娘答的一片热乎。 但是也有另一种娃,我就知道我们院有个大闺女去了日本,不回来了,把老娘给甩了! 这不前一阵儿,老娘突然中风入院,这边怎么办?没有亲属啊,跟着去的人,都不让上救护车,人家说: 谁是主事的? 我们都是街坊呀! 大伙面面相觑了。 这老太太在天津没有什么亲戚,她本身就是考大学,考到这儿来的。老家那一窝子联系都不多了。 老头一走,她更剩光杆了,就这样有人找到居委会,但居委会也表示遗憾,他们说老太太不是五保户,我们不能随便插手,赶紧给她闺女打电话,一口气打了十多个,费了半天劲,那边才接上来。 之后呢?当当当女儿给我们安排了活,让我们去带她妈看病,让我们去找人陪床,还让我们帮着康复护理! 合着她把自己妈过继给我们了! 有人在后面嘀咕,越是这种不讲理的人,咱越不敢上手,回头留神,她倒打一耙! 是呀!这样的子女还不如没有,真当了五保户,我们也敢伸手啊! 如今,很多人都在网上嚷嚷:不要把孩子培养的太优秀,否则他就会离开你。 这话我不同意!不管父母一跺脚去大洋彼岸,自此遥遥无声的孩子,那能叫优秀吗? 于国是不忠。于家,是不孝。 国家用低廉的大学学费培养着你,你不服役祖国扭头就走。 父母用无限心血养育着你,你吃完就走,溜干抹净。 当然,其实这种情况还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在国外定居,然后让国内的父母给买房。真有这种人! 有个小姐姐要留法。巴黎的房价,大概是十万1平吧,她让父母掏钱! 这可真是:肉包子打了大洋狗,再把家里存折全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