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仗打到今天,你还觉得是在谈什么“正义”和“邪恶”吗? 别天真了。现在这已经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台巨大的、无情的、用仇恨当燃料的绞肉机。双方都杀红了眼,所有的战术、所有的武器,最终都指向了一个最原始的目的:让你比我更疼。 就在最近,基辅那边算是彻底把桌子给掀了。 你别看新闻里那些冰冷的数字——什么173架无人机、风暴阴影、海马斯……这些玩意儿听着挺唬人,但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乌克兰把压箱底的家伙事儿全掏出来了,像撒豆子一样,朝着俄罗斯本土,来了一场不计后果的“饱和式报复”。 这不是边境线上小打小小闹的炮火互赠,这是把战火直接烧进了俄罗斯的后院。从克里米亚到罗斯托夫,甚至捅到了腹地萨拉托夫和伊热夫斯克。你品,你细品这个地理位置,这已经不是为了收复失地了,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带着血腥味的宣告:你别想安生。 俄罗斯人以前可能觉得,战争是电视里的“特别军事行动”,是前线士兵的事儿。但现在呢?无人机可能就在你家工厂的窗外爆炸,你上班的路上可能就得听着防空警报。 伊热夫斯克那家工厂的3条人命和24个伤员,他们不是士兵,他们可能只是想按时下班回家吃饭的普通人。 这就是现代战争最残忍的地方,它把“前线”和“后方”的界限,彻底模糊了。 当然,基辅这么干,不是没来由的疯狂。就在他们动手的前两天,俄罗斯刚刚用将近五百架无人机和几十枚导弹,给乌克兰全境洗了一遍地。 这就像两个已经打得筋疲力尽的拳手,放弃了所有防守,开始用最笨拙、也最惨烈的方式,互相换拳,你一拳我一拳,看谁先倒下。 你炸我的利沃夫,我就烧你的卢甘斯克油库;你毁我的基础设施,我就端你的军工厂。这里面还有逻辑吗?有,最简单的丛林逻辑——血债血偿。 很多人可能会说,乌克兰这是在打击俄罗斯的战争潜力。没错,炸油库、毁工厂,确实能给俄军的后勤添堵。但这种“添堵”,对于整个战局的扭转,作用有多大?微乎其微。它最大的作用,是心理上的,是宣传上的。 一方面,这是演给西方金主看的。你看,你们给的“风暴阴影”、给的“陶”式导弹,我没浪费,都听见响儿了。我还能打,还能给俄罗斯放血,所以,钱和武器,请继续。 另一方面,这是扎向俄罗斯社会的一根毒针。它要制造恐慌,要打破普京治下的那种“战争与我无关”的稳定感。它要让每一个俄罗斯人都感受到,这场战争,跟你有关系,你也会死,你的家园也不安全。 但这种玩法,是个死胡同。 你以为你捅了对方一刀,对方会跟你坐下来讲道理吗?不,他只会从背后拔出一把更长的刀。乌克兰的这次“辉煌战果”,除了换来社交媒体上的一时狂欢,和一些军事博主的激动分析,剩下的,只会是俄罗斯下一次更猛烈、更无差别的报复。 冤冤相报何时了?在这片土地上,没人关心这个了。 当仇恨的火焰被点燃,它就不会再遵守任何规则,它会吞噬掉所有的人,无论是士兵还是平民,无论是顿涅茨克的居民,还是伊热夫斯克的工人。 所以,别再问这场仗什么时候能打完了。你看看这漫天飞舞的无人机和导弹,它们早就给出了答案。当和平与谈判成了最无力的词汇,当互相伤害成了唯一的共识,那这场悲剧的终点,就只剩下最后一片焦土和灰烬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