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大爷在商场买东西,店员赠送了一顶绿色帽子给他,他大为不满,质问对方:“全国都知道,这个颜色的帽子有特殊含义,是骂人的,你为什么要给我?”最后,店员觉得冤枉,楼层经理也无法处理,只好赶紧报警,三方一起到所里解决此事。
绿色的帽子,在国人心里的含义不一样,特别是对于男性来说,这颜色嘲讽含义挺大的,一些门店做活动送帽子,通常也是会避过绿色的,不过总有些老板粗心大意的,并没有想到绿帽子的含义,买来后就直接送给男顾客了。
没成想,讲究了一辈子的张大爷,刚在商场里潇洒消费完,心情正好。店员按惯例送上一份赠品,还特意叮嘱了句:“质量不好我可不要。”店员笑着保证:“您放心,帽子质量好,戴上肯定又好看又时尚。”
店员把礼物塞进购物袋,张大爷不经意瞥了一眼,脸色骤变,脱口而出:“这啥颜色?”空气瞬间凝固。当那顶绿色的帽子从袋子里露出一角,大爷的脸瞬间就挂不住了。
在中国,有些颜色是不能随便戴在头上的,尤其对张大爷这样在乎脸面的老人来说,这无异于指着鼻子骂人。一份好意,转眼就成了赤裸裸的羞辱,店员当场就懵了,她完全没料到会有这么一出,赶忙解释说自己不知情,只是随机拿的,可以立刻换一个。
可激动起来的张大爷哪里听得进这些,他认定了这是故意“恶心”他,嗓门也越来越大:“全国人都知道绿帽子什么意思,你为什么偏要拿这个给我?”在他看来,有其他颜色却不给,就是存心的。
眼看场面失控,大爷甚至开始推搡店员,经理赶来劝解也无济于事,生怕老人家气出个好歹,无奈之下只好报警,民警赶到时,风波的中心人物依然怒气冲冲。为了让大家都冷静一下,民警将张大爷、店员和经理三方带回了派出所。
到了派出所,这顶帽子的事还没完。张大爷坚持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要求必须严肃处理。而年轻的店员委屈得快要哭出来,反复强调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个讲究,公司送什么她就送什么,绝无半点恶意。警方了解下来,也基本认同店员和商场确实是无心之失。
面对这种僵局,调解进行了很久。最终,商场同意收回这顶引发轩然大波的绿帽子,并赠送其他颜色的帽子作为补偿,同时承诺今后采购赠品会更注意文化习俗。张大爷虽然觉得这口气没完全顺过来,但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再纠缠下去也没意思,只好勉强接受了。
网上的热闹可比派出所里精彩多了。大家迅速站成了两队,支持张大爷的网友认为,这绝不是小题大做。“绿帽子在中国的含义是个人人皆知的文化符号,商家送礼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就是不尊重人。”在他们看来,尊重本土文化是商业服务最基本的素养。
而替店员叫屈的则认为,张大爷有些反应过度了。“一个年轻人不知道这种老规矩太正常了,商家又不是故意的,至于闹到派出所吗?”他们觉得,社会需要的是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如果人人都这么较真,那日子还怎么过。
从法律上讲,要说店员的行为构成名誉侵权,还真有点难。毕竟,侵犯名誉得是主观上存在故意,可这位店员瞧着确实不像。
商场作为经营方,对赠品有审查义务不假,但这种因文化含义引发的精神困扰,责任边界相当模糊。至于警察介入,则是为了防止事态恶化,通过调解化解民间矛盾,这完全在他们的职责范围之内。
这顶掀起风波的绿帽子,最终被商场收了回去。可它带来的思考,却远没有结束。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商家在追求效率时对文化细节的忽视,也照出了消费者在维护自身感受时可能的情绪失控。
绿色确实只是一种颜色,大爷也不该这么激动,但是商场发绿色帽子也是欠妥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有些人很在乎这些,所以商家在策划活动时,应该尽量避免这些可能引起不必要纠纷的问题。
信源:百姓关注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