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清北?”陕西一位考生高考成绩687分,全省排名250,却不打算报考清华北大,反而首选上交、浙大、复旦的热门理工专业!网友直呼羡慕:有的选就是赢! 这事在家长群里瞬间炸了锅,有人佩服这孩子太有主见,也有人纳闷:清北都不要,还想去哪?这名来自安康高新中学的理科生,学的是物化生组合,成绩稳、眼光更稳。 别人都想着冲一波清北的光环,他倒是早早定好了方向——盯上了人工智能,他不是拍脑袋做决定,早在高二就开始研究各高校专业设置和录取情况,连调剂概率都算得清清楚楚。 他说,清北虽然是顶尖学府,可AI专业每年招生名额少,而且分数卡得很死,即使能进去也容易被调剂到一些他根本不感兴趣的方向。 相比之下,上交的AI实验室有全国最强的算法团队,浙大的机器人研究在国际上都有一席之地,还有复旦、南大、哈工大这种老牌理工强校,反而更接地气。 而且他特别看重实习资源和地理优势,长三角的大厂密集,学校跟企业关系密切,读书期间就能进实验室、搞项目、跑企业,毕业出来直接进组干活,不用靠父母托关系,更不用在实习群里海投简历。 他甚至都规划好了未来十年的路——先读个本硕连读,再跳去硅谷或者香港读博,最终进AI领域做核心算法。 说到底,这孩子不是什么看不上清北,他只是更清楚自己要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不再盲目冲名校,而是优先考虑专业和未来发展。 那问题来了,如果是你家孩子考了687分,你是支持他冲名校,还是优先选专业? 说实话,这届考生的选择越来越务实了,过去家长们一听清北,眼睛都放光,孩子哪怕学个冷门也认了,只求那一纸名校头衔。 但现在不一样了,信息透明度高了,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查数据、看报告、搜专业发展趋势,很多人早就不吃那套“只看学校不看专业”的套路了。 他们看重的是能不能真正学到东西,是不是对口产业发展,是不是有项目经验和就业资源。 他们追求的是实打实的能力提升,而不是一张虚名的毕业,这种观念转变,不只是学生变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也在悄悄转弯。 那些以为只靠名校光环就能一路顺风的家长和学生,往往到了工作才发现——专业不合适,一切白搭。 清北确实是中国最高学府,但如果清北学不到你真正想干的事,它也不再是唯一的答案。 所以,别再用“非清北不上”这根标尺去量孩子的人生了,真正聪明的人,会把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是去哪里读书最重要,而是将来你能做什么事,这才是根本。 你觉得现在高考志愿到底该不该“专业优先”?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二三里资讯——清北不香了?物化生687分学霸坦言,“更在意上交、浙大的好专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