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通威股份苦熬周期:债务飙升,存货高企反噬利润,去年巨亏逾70亿

光伏一体化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在经历2022年硅料价格暴涨带来的高光时刻后,如今正面临上市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公司2024年出现首次年度亏损,归母净利润巨亏70.39亿元,截至目前已连续6个季度深陷亏损泥沼。

《碳见光伏》注意到,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价格战激烈,导致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而通威股份此前激进扩产形成的产能反而成为库存积压与减值计提的重灾区,2024年仅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就达45.64亿元,进一步削弱了盈利能力。叠加激增的有息负债,公司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72.25%的历史高位区间。

这家以“成本为王”的企业,正面临资金链与盈利双承压的严峻考验。而这一困局的破局关键,正取决于光伏产业链内卷态势何时迎来拐点。

连续六季陷亏损,光伏业务从暴利到微利

资料显示,通威股份的主营业务分为农牧和光伏两大板块,其中光伏板块是通威股份主要的收入来源。作为国内光伏“硅料之王”,通威股份经历了硅料市场原材料供给和价格的剧烈波动,硅料价格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上市公司利润。

2024年光伏产业主要制造环节均面临阶段性供需失衡的严峻挑战,在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甚至持续低于行业现金成本的冲击下,通威股份出现上市后首次年度净利亏损。

数据显示,通威股份2024年实现营收919.94亿元,同比下降33.87%;对应归母净利润亏损70.39亿元,同比下滑151.86%。

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继续深陷亏损,当期实现营收159.33亿元,同比下滑18.58%;归母净利润亏损25.9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7.87亿元同比下滑229.56%。拆解单季度来看,通威股份已连续6个季度深陷亏损泥潭。

《碳见光伏》注意到,2022年,通威股份因硅料价格大涨挣得盆满钵满,而2023年产业链价格由于供应的大量释放显著回落,通威股份的盈利水平大幅回撤,2023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2.33%、47.25%。

CPI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530GW,同比增长35.9%,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根据InfoLinkConsulting数据,去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价格跌幅分别达39%、50%、40%和29%,各环节均陷入持续亏损状态,行业短期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细分到产品,2024年通威股份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业务实现营收414.23亿元,同比下滑40.29%;高纯晶硅、化工及相关业务实现营收198.97亿元,同比下滑55.59%。上述两项业务毛利率分别仅1.22%、2%。

其中高纯晶硅、化工及相关业务2022年及2023年的毛利率分别高达75.13%、53.26%。这也导致光伏板块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47.09%大幅下滑至2024年的4.67%。

扩张“后遗症”爆发,硅料库存暴增37倍

通威股份扩产的路径基本是沿着光伏产业链进行的,据不完全梳理,仅2023年,公司12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全面达产达标,通威股份还宣布在乐山、成都等多地进行产能建设,涉及硅料、组件、电池片等多个环节。据媒体披露,2023年,通威股份宣布对外投资金额多达645亿元。

2024年,包头二期20万吨和云南二期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成投产;前期在内蒙及四川规划的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达茂旗一期和广元一期合计超30万吨绿色基材项目投产,同时通威股份加速存量PERC产能的升级。

不过,频繁的投资扩产也让通威股份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规模快速膨胀。截至2024年末,通威股份在建工程72.51亿元,固定资产1000.25亿元,均是2022年的近2倍。

截至2024年末,通威股份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超150GW,组件年产能超90GW。然而,供需失衡下,通威股份的激进扩产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的盈利目标,反而积压了大量库存。

数据显示,通威股份2024年高纯晶硅销售量46.76万吨,同比增长20.76%;库存量13.07万吨,同比激增3634.29%;电池、组件分别实现销量87.68GW、45.71GW,同比增长8.7%、46.93%;对应库存量3.21GW、2.12GW,同比增长71.66%、2.91%。

这也导致通威股份2024全年计提减值准备54.16亿元,大幅侵蚀了利润。其中存货跌价大约45.64亿元,较2023年增加32.59亿元。2023年计提的减值准备也高达63.65亿元,但主要为固定资产及技改工程减值准备47.3亿元。

对于通威股份而言,硅料及组件价格能否企稳回升至关重要,若价格持续下行,其现有的硅料及组件产能所积压的庞大库存恐将让公司“伤筋动骨”。

《碳见光伏》注意到,多重压力令通威股份不得不放缓扩产脚步。去年12月,通威股份宣布,受西南地区冬季进入枯水期,电力价格环比提升影响,考虑光伏产业总体行情持续处于底部调整阶段,公司旗下4家高纯晶硅生产公司进行技改及检修工作,阶段性有序减产控产。

资产负债率高企,现金流告负

《碳见光伏》注意到,由于近年来大举扩张产能,通威股份有息债务规模快速增长,负债压力陡增。

其中,短期债务增长迅速。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通威股份仅短期借款就高达35.31亿元,同比激增1786.63%,较去年末环比提升88%;同时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同比增长249.77%至125.22亿元,二者合计约160.53亿元。

通威股份的短债规模增速远超流动资产增速,也远高于行业内其他企业。对比光伏主产业链头部企业,截至一季度末,天合光能(688599.SH)、东方日升(300118.SZ)、晶科能源(688223.SH)、TCL中环(002129.SZ)等公司的短期借款均同比有所下降。钧达股份(002865.SZ)、隆基绿能(601012.SH)、爱旭股份(600732.SH)等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钧达股份增速较高,达到350.6%,爱旭股份同比增速为214.75%,远低于通威股份1786.63%的增速。

这种债务结构短期化的趋势将不断考验公司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但事实上,从2022年进军组件开始,通威股份的长期借款也开始快速增长。2022年至2024年的长期借款分别为154.09亿元、287.55亿元、512.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8%、86.61%、78.21%。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长期借款为558.02亿元,同比增长34.07%。

伴随债务规模的扩大,通威股份今年一季度的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72.25%,处在历史同期高位,仅次于2009年、2013年的74.68%、72.78%。作为光伏一体化制造龙头,通威股份对现金流要求更高,但今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14.57亿元,同比下降4.49%,去年末为11.44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通威股份货币资金约291.46亿元,同比增长3.04%,主要系融资规模扩大及引入战略投资所致。加上交易性金融资产约108.5亿元,流动性储备合计近400亿元。从数字上看,足以覆盖160.53亿元的短期债务,但加之长期借款及178.83亿元的应付账款在身,公司资金链在激进扩产与盈利承压的双重考验下仍面临巨大考验。

在此背景下,通威股份不得不将目光投向资本市场,试图通过多元融资举措化解困局。2022年,通威股份通过定增完成120亿元再融资;近期发行的2025年度第三期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已于6月18日全额到账,实际发行总额5亿元,债券兑付日为2025年12月16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通威股份推出的160亿元定增计划因市场环境变化最终落空。

转自:远视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