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兰海牙举办的北约峰会上,一名记者质问北约秘书长吕特:“三年多来,北约一直站在道德高地上,严厉批判俄罗斯,称其违反国际法。可如今美国联合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基础设施损毁,你们却集体选择沉默,这难道不虚伪吗?”吕特当场黑脸。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记者提问引爆了现场的紧张气氛。面对北约秘书长吕特关于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致命袭击事件的沉默,记者直言不讳地质问北约为何在此类重大国际事件上选择回避,而此前却对俄罗斯因乌克兰冲突被指控违反国际法时,表现出严厉的批评态度。 长期以来,北约自诩为“国际法的捍卫者”和“人权的维护者”,这成为其对外政治和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基础。在针对俄罗斯的乌克兰战争问题上,北约多次谴责俄罗斯“无视国际法”,并对其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和军事遏制措施,表现出毫不妥协的强硬姿态。 无论是冻结俄罗斯的海外资产,还是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北约都将自己塑造为正义的一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和破坏国际秩序的行为。 然而,当美国与以色列绕过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对伊朗发动空袭,摧毁伊朗的核设施及部分民用基础设施时,北约却几乎保持了沉默。此次袭击不仅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医疗机构、学校等公共设施也未能幸免,严重破坏了伊朗的民生基础。 这一行动显然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中尊重国家主权和禁止未经授权使用武力的基本原则。更令人关注的是,美国和以色列在国际社会尚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伊朗存在“迫在眉睫的威胁”之前,便采取了军事行动,令全球舆论陷入质疑和批评之中。 面对记者的质问,北约秘书长吕特的回应充满了矛盾和无力感。他坚持认为,美以的袭击属于“自卫行为”,完全不同于北约指责俄罗斯的情况,并拒绝承认北约存在双重标准。 但这一表态缺乏说服力,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多方国际监督机构均对伊朗的核计划进行了严格监控,尚未发现确凿证据显示伊朗的核活动具备即刻的军事威胁性。 北约的这一说法忽略了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武力的国际法红线,显得极为偏袒和选择性解读。众多专家和媒体纷纷指出,北约的“自卫”说法难以自圆其说,反而暴露了其政治利益驱动下的虚伪与不公。 我们必须认识到,国际法不是某个国家的工具,而是所有国家共同的保障。任何对国际法的践踏和选择性执行,都会使世界更加危险和分裂。北约此次事件中展现的虚伪和沉默,正是国际社会亟需纠正的病灶。 未来的世界,应当是一个基于平等、合作与法治的世界,而非权力游戏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