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对山东有重大贡献的黎玉,为何建国后默默无闻?黎玉:此人诬我! “1948年6月的

对山东有重大贡献的黎玉,为何建国后默默无闻?黎玉:此人诬我! “1948年6月的夜里,你们要我认错?这叫人心服口服吗?”黎玉在济南分局的一间窄屋里压低了嗓门,康生没抬头,只冷冷回了一句:“文件摆着,你自己看。”木窗嘎吱作响,空气仿佛也被绷紧。 谁能想到,发出质问的这位三十二岁就坐镇齐鲁的省委书记,几年后会在公共记忆里几乎消失。史书对他的评价寥寥,老兵提到他却依旧拍着大腿:“没有黎政委,山东哪有那口气!”这种落差,很刺眼。 山东根据地为何重要?三句话足够——兵源、粮草、资金。一九四三年以前,日伪把山东省分为一○七个据点,纵深推进。八路军若没有一块稳固后方,胶东、鲁中、鲁南的部队就会像散沙。黎玉正是在这种缝隙里,把折断的脊梁重新拼起。 回到源头。黎玉一九○六年生在山西崞县,一家七八十亩地,说富也不富。祖父早起迟睡攒下田亩,父亲盼独苗能守成。十岁私塾,十四岁高小,十七岁考进县中学,他爱读《新青年》,更爱在课堂后排提问教师“到底什么是共和”。 一九二五年“五卅”那天,太原街头的血色把他推向街垒。从此北平、天津、唐山,一站接一站,永远在路上。天津市委书记、石家庄中心县委书记、唐山市委书记——这些头衔听上去热闹,可人手紧、经费缺,他常住工棚,一壶冷水泡馒头就是夜餐。 唐山时期的开滦五矿大罢工让毛主席在延安拍案称快。“这小伙子有股子执拗劲。”也因此,一九三六年北方局点名让他去抬一抬“屡建屡毁”的山东省委。刚到济南,他挑了城外乱坟坡,点着一盏豆油灯,七个人围成一个圈——山东省委就这样复活。 不久卢沟桥枪声响起,韩复榘弃城南逃。黎玉抓住空档,派人沿铁路、沿运河撒出去,徂徕山、天福山、泰西接连起火。三十八年春,他回延安汇报,毛主席一句“山东大有可为”让他信心倍增。中央随即拍板:山东纵队成立,张经武挂帅,他任政委。 到一九四三年,罗荣桓执掌山东军区,黎玉成副政委兼分局副书记。罗、黎配合默契。山东根据地面积扩大到十余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五千万。延安紧张时,齐鲁老区一次就抽走六万精兵、数万吨粮食。陈毅后来感慨:“淮海可不是我陈某人打出来的,是山东父老推出来的。” 然而荣光背后埋下伏笔。一九四六年,《五四指示》明确“保护富农”,华东局据此形成《九一指示》,由黎玉抓落实。当年冬天,山东已有一千多万亩土地重新分配,成绩亮眼。偏偏这一年,饶漱石从东北折返,康生自延安抵鲁,两人对《九一指示》横挑鼻子竖挑眼。 饶漱石下火车第一句话:“这味儿不对,像进茅房。”康生更直白:“富农路线!”他们要开“土改复查”刀口向内。黎玉顶了几句:“政策白纸黑字,凭啥说俺走错路?”康生把帽子往桌上一丢:“谁让你自成体系?”批评升级,宗派、山头、地方主义,一顶接一顶。 一九四八年春,复查会场上,黎玉被推到台前念检查稿,他抬眼扫过自己培养的干部,心里五味杂陈。多年后,他写道:“若公开翻桌,前线兵要断粮,内部分裂必至,舍我其谁?”这段话听着悲壮,也带几分无奈。 建国后,他调上海,挂市委秘书长、市政建委主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农机部副部长的名头,看似体面,其实离实权渐远。报纸上常见罗荣桓、陈毅的动向,黎玉的名字则缩进角落。当年在山东分给农民的土地,早成了农业合作社的队产,他偶尔也自嘲:“我算是老革命里的新面孔。” 时间晃到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三日,中央发文撤销当年对黎玉的所有结论,恢复名誉。朋友跑去恭喜,他笑得通红:“迟来的也算个公道。”说完又补一句,“那两个给我扣帽子的,一个已作古,一个自有史官评断。”言语锋利,却听不出怨毒,如同他在徂徕山雾气里喊出的那句口号——“山东永不低头”。 他此后再没公开谈过往事,只在回忆录最后写了一行字:“此人诬我,可我不恨他,因为我还记得当年胶河两岸的枪声与号子,那才是真正决定命运的事。”这句话没有标点,像旧时代的电报,一字千钧。

评论列表

6689
6689 25
2025-07-02 11:09
人民能不能保护住自己的力量,这要看人民的智慧眼光。
用户14xxx16
用户14xxx16 25
2025-07-02 15:41
黎玉真正的英雄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 17
2025-07-02 15:47
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令人钦佩!
东风
东风 8
2025-07-02 17:14
埋没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