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64年,毛主席突然问到溥仪的工资,当他听到只有180元,顿时脸色大变表示:薪水太少,人家是皇帝嘛! (参考资料:2012-01-26 辽宁日报——领袖如何过年? 毛泽东连续十年春节“还债”) 一个曾被视为天子的人,要如何褪去龙袍,真正活成一个普通人?这听起来就像一出戏剧,可它偏偏发生在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身上,更有意思的是,亲手推翻他那个旧王朝的领导者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位前朝君主的? 1959年12月,一纸特赦令,把溥仪从战犯的位置上拽了下来,几天后,他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落脚在五妹韫馨的家里,紧接着,这位昔日的皇帝,像所有北京市民一样,先去民政局报到,再去派出所申请户口。 这张薄薄的户口纸,恐怕比当年的传国玉玺分量还重,它标志着“宣统帝”在法律上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公民溥仪。 有了身份,就得有工作,1960年初,溥仪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北京植物园,成了一名园丁,负责浇水和搞卫生,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既是劳动改造,也是一种全新的生存体验。 溥仪很积极,没过多久就报名参加了植物园的民兵训练,努力融入集体,同年底,弟弟溥杰也获特赦,兄弟俩在北京重逢,总算给这新生添了点人情味。 那两年,溥仪住在北京西郊一个连门牌号都没有的普通民房里,也正是在那张简陋的书桌上,他开始写下《我的前半生》,记录自己从皇帝到公民的荒唐与新生。 谁知,溥仪的新生活,竟挂在了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心上,1962年春节,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设下家宴,点名邀请溥仪,陪客的也都是些湖南名流,如章士钊、程潜等人。 当时国家正值困难时期,宴席极其简单,几碟湖南家常菜,米饭馒头,喝的是葡萄酒,席间,毛主席指着溥仪,幽默地对大家说:“他是你们的顶头上司呢!” 看众人不解,毛主席笑着解释:“你们不认识?他就是宣统皇帝嘛!我们当年都是他的臣民,难道不是顶头上司?”一句话,把在场所有人都逗乐了,历史的尴尬瞬间化为饭桌上的笑谈。 饭后合影,毛主席还特意让溥仪站在自己右侧,说:“客人应该站右边嘛。”章士钊趁机打趣:“这叫开国元首与末代皇帝。” 毛主席对溥仪的关心还不止这些,他见溥仪特赦后一直单身,便在饭桌上开起了玩笑:“皇上不能没有皇后啊,可以再结婚嘛。” 这本是一句玩笑话,可底下的人却可当真了,很快,在多方热心介绍下,溥仪认识了在医院当护士的李淑贤,1962年,57岁的溥仪和38岁的李淑贤结婚,组建了新家庭,还搬进了位于东冠英胡同的新家。 两年后,也就是1964年的大年初一,毛泽东在春节座谈会上再次提到了溥仪,他先是对与会者强调:“对宣统,你们要好好团结他。他和光绪皇帝,都是我们的顶头上司,我们做过他们的老百姓。” 紧接着,毛主席话锋一转,语气重了:“听说溥仪生活不太好,每月只有180多元薪水,怕是太少了吧?” 毛主席随即转向章士钊,说要从自己的稿费里拿些钱资助溥仪,还引用了“长铗归来兮,食无鱼”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心意,章士钊顺势提起溥仪的叔叔载涛生活也困难,毛主席听完当即拍板,表示载涛的生活也应该照顾好。 会后,毛主席立刻从个人稿费中拨出两笔钱,让章士钊分别送去溥仪和载涛家,溥仪收到这笔“御赐”的款项时,感动得不知所措,起初还想推辞,但在章士钊的坚持下,他最终收下了。 这段历史,当然不全是温情脉脉的人道关怀,将昔日帝王改造成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公民,并由最高领袖亲自出面关心他的婚姻和生计,这本身就是一种极高明的政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