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80年,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被香港娱乐圈拒之门外,正当他心灰意冷时,

1980年,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被香港娱乐圈拒之门外,正当他心灰意冷时,突然接到春晚导演的电话:“愿意来大陆央视春晚演唱吗?” 张明敏1956年出生在香港九龙,家里不算富裕,父母是菲律宾和印尼华侨。他小时候跟家人挤在湾仔的小公寓,生活紧巴巴。父母常聊起祖国的山河,长江、黄河的壮美在他心里埋下爱国种子。他从小爱唱歌,嗓子好,邻居都夸他有天赋。可家里没钱供他学音乐,他就攒钱买二手收音机,晚上躲被窝里跟着广播练唱,硬是靠自学磨出点模样。 学业上他不太顺利,小学留过级,中学会考只过两科。读书时就得打工补贴家用,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中学毕业后,他在中环一家公司做收账员,每天跑街对账,干了十个月觉得没意思。后来去公证行检验港口货物,两年后又觉得没挑战。之后他进电子表厂,从调手表时间干起,靠勤奋升到监工。两年后,他跟姐姐姐夫合伙开电子表厂,年轻气盛,想闯出一片天。 尽管忙着生意,张明敏没丢下音乐。1979年,23岁的他参加“全港工人歌唱比赛”和“全港业余歌手歌唱比赛”,凭着朴实嗓音和真感情,连拿两个冠军。这让他有点名气,签了永恒唱片,出了首张专辑《乡间的小路》。专辑收了些台湾民歌,没大火,但好歹算迈进音乐圈,为后来打下基础。 1983年,香港青年联合会找上张明敏,请他录《我的中国心》。这歌由黄霑作词、王福龄作曲,背景是日本篡改侵华历史激起的愤怒,歌词满是对祖国的深情。张明敏在录音室反复琢磨,从低沉唱到高亢,把“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气势唱得荡气回肠。他觉得这歌有力量,能打动人,满心期待推出去。 可回到香港,他傻眼了。当时香港娱乐圈流行粤语歌,国语爱国歌完全没市场。唱片公司嫌没销路,演出经理觉得太敏感,没人给机会。他四处碰壁,收入少得连房租都困难。走在街上,看着热闹的霓虹灯,他觉得自己像个笑话。失望攒够了,他开始想放弃,准备回电子厂干老本行。那天他盯着工牌发呆,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跟音乐无缘了。 就在这时候,电话响了。接起来,是央视春晚导演黄一鹤的声音:“我是黄一鹤,您的《我的中国心》很感人,想请您来1984年春晚唱,愿意吗?”张明敏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原来黄一鹤偶然在车里听到这歌,被打动,费尽心思找到他。他没多犹豫,点头答应,收拾东西就去了北京。这通电话,成了他人生的分水岭。 1984年春晚,张明敏站在北京舞台上,穿着卡其色西装,唱响《我的中国心》。歌声传遍全国,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听呆了。演出完掌声炸开,他一夜成名,成了首位登上春晚的香港歌手。这首歌火遍大江南北,连大街小巷都在传唱。他从香港的无人问津,变成了大陆的爱国符号,命运翻了个大跟头。 春晚后,张明敏的事业起飞。他开了多场演唱会,场场爆满,又出了《中华民族》《我是中国人》等歌,都拿了白金唱片。1988年,他听说1990年亚运会缺钱,主动跑全国24个城市,办了154场筹款演唱会,收入全捐了。甚至跟妻子商量,把香港的房子卖了,把钱捐给国家。这份心意,让人佩服得不行。 90年代初,他试着做生意,开卡拉OK厅、酒廊、广告公司,可都没成。后来他转行,做了生物科技公司的执行董事,还在上海开了“敏club”。音乐上他也没停,1997年出《青年人中国心》,2001年录《为了和平》,2014年发《我的中国梦》。他还当过香港选举委员会委员、广西政协委员,挺忙活。 现在快70岁的张明敏还活跃着,2021年上了大湾区中秋晚会,2024年亮相“四海同春”华侨华人春晚。他的歌声,带着时代味儿,很多人听完还是会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