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尼日尔抢夺中企油田后自食恶果:全国大规模停电,石油产业瘫痪。 就在2025年3

尼日尔抢夺中企油田后自食恶果:全国大规模停电,石油产业瘫痪。 就在2025年3月13日,尼日尔军政府领导人阿卜杜勒拉赫曼·奇亚尼签署紧急政令,要求中石油、津德尔炼油厂及西非石油管道公司的三名中国籍高管在48小时内离境,还查封了炼油厂账户。 同一天,尼日尔旅游部以“歧视性经营”的理由,吊销了中资阳光国际酒店的营业执照。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中国员工月薪8678美元,当地员工只有1200美元,存在“薪资不公”的问题。 但那些来尼日尔工作的中国技术骨干,都是从事高难度、高技术含量工作的,在全球任何地方,这种岗位拿高薪都很正常。 尼日尔当地员工大多做的是基础操作工作,薪资自然和中国技术人员有差距,而且1200美元在尼日尔当地已经算是高薪水平了。 中石油为尼日尔贡献了一成的GDP和超过一成的国家税收,还创造了上万个稳定工作岗位,改变了无数家庭的生活。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根本不是简单的劳资纠纷或者经营问题,背后就是军政府的贪婪和短视在作祟。 早在2024 年 3 月,尼日尔军政府深陷债务危机,就和中国石油签订协议,拿了 4 亿美元预付款贷款,理由是用于原油出口。 如今,他们看尼日尔的石油产业在中企努力下已经成了体系,就想把中企赶走,自己独吞石油带来的利益。 他们觉得石油在自己国家土地上,设备和工人也在自己掌控下,赶走中国人,这些产业就全是自己的了,可他们完全低估了石油产业的复杂性和中企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工程师们撤离后,中石油投资建设的阿加德姆油田,日产量从9万桶暴跌至2.7万桶,全国石油产能骤降70%。 津德尔炼油厂因为缺乏中方技术人员的维护,全面停工。这一停工让全国近七成燃油供应中断,柴油价格飙升4倍,老百姓加油都成了大难题。 运输行业也遭受重创,运货的卡车因为加不上油都停止了工作,很多靠运输为生的人没了收入来源。 石油产业瘫痪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电力系统首当其冲。尼日尔的电力供应高度依赖燃油发电,炼油厂停工后,燃油供应不足,全国陷入大规模停电。 首都尼亚美夜晚一片漆黑,医院因为断电,被迫取消很多手术,那些急需手术救治的病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学校也不得不停课,孩子们的学业受到影响。 工厂因为缺燃料纷纷停产,超2000名工人失业,这些工人失去了收入,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社会失业率大幅上升,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压力。 石油出口停滞更是让尼日尔每个月损失超1.8亿美元外汇。外汇储备减少,导致他们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物资、引进技术等都变得困难重重。 国际评级机构也下调了尼日尔的信用等级,外资企业纷纷连夜撤资。尼日尔经济一下陷入了恶性循环,经济面临崩溃边缘。 尼日尔军政府这时候才发现,赶走中国技术人员容易,可想要让石油产业继续正常运转,简直比登天还难。 中国在尼日尔建立的这套石油工业体系,里面的技术都是中方多年研发积累的成果,从地质勘探的独家算法,到炼油过程中的关键参数,都是中方的心血。 并且,几乎所有核心设备都内嵌了中国的北斗定位芯片,这些芯片不仅能定位,还承担着系统安全和数据管理等重要功能。 尼日尔的技术人员虽然在过去二十多年跟着中方学到了一些操作层面的技能,但他们根本没有掌握系统设计和核心技术。 最终,那些价值连城的设备要么不出油,要么因为操作不当,向外狂喷,瞬间变成一堆废铁。 军政府赶紧请德国和美国的专家团队来帮忙,想让他们接手这套石油系统。可这些西方专家面对高度定制化的中国系统,完全摸不着头脑。 这套系统很多关键技术都是中方专利,没有相应授权和技术资料,他们根本无从下手。 到了5月初,尼日尔全国已有15%的油井彻底停摆,石油产量持续断崖式下跌。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 于是,6月11日,尼日尔外长桑加雷乘坐专机,飞抵长沙,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面,想跟中国求和。 但中方态度十分明确,王毅外长当场挑明,想恢复合作,尼日尔就得全额偿还之前拖欠中石油的4亿美元贷款本息;赔偿因为他们一系列无理举动,导致中企停工遭受的损失;未来尼日尔在石油项目上,也必须接受中方更严格的技术监管。 经历了这次事件,双方合作的基础已经受到严重破坏,中国企业肯定会更加谨慎,提出的合作条件也必然会更加严格。 毕竟,信用一旦破产,想要重建,就得付出更高的代价,尼日尔也该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