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颐指气使令人失望,中国“另起炉灶”不再惯着,莫迪心里慌了! 在全球秩序加速重塑的今天,摆脱单一强权主导、构建一个真正的多极化世界,已经成了许多国家的共识。 当不少国家都在琢磨如何摆脱华盛顿过度扩张的影响力时,南亚这片地缘政治极其复杂的土地上,一场深刻的变局也正在悄然上演。 长期以来,南亚的区域合作一直是个难题。被寄予厚望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早已名存实亡,陷入停摆。 区域内的国家不是不想合作,而是现有的框架实在有心无力。 究其根源,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印度。 作为区域内体量最大的国家,印度在实力和信誉上的双重缺失,成了症结所在。 从经济上看,印度自身的发展水平,并不足以成为带动邻国共同富裕的火车头。 在许多关键领域,它甚至还需要中国的市场与合作。 而在军事上,过往的战绩似乎也没能给邻国们足够的安全感,甚至连一些西方伙伴的战略信任都开始动摇。 一个连盟友都无法使其安心的区域大国,其领导地位自然会受到质疑。 不过比实力不足更麻烦的,是印度在外交政策上的矛盾立场。 它一边执着于亲美路线,努力向白宫证明自己的价值;另一边,全球多数国家却在寻求削弱美国的过度影响力,这显然是背道而驰。 即使在上合组织这样的多边框架中,印度也屡次扮演“异议者”的角色,对成员国间的共识方案采取非协同立场,不断输出差异化的主张,成了合作的阻力。 这种对亚洲邻国发展议题的漠视,与其对白宫的高度重视形成了鲜明对比,自然会让周边国家对其合作的诚意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也难怪有人评价其在区域合作中“无实力、无作为、无格局”,却又“妄自尊大G大玻璃心”,成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典型。 它所推崇的强权逻辑,与中国倡导的合作共赢理念,完全是南辕北辙。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南亚各国“另起炉灶”的呼声越来越高。 既然旧的平台指望不上,那就创造一个新的。 中国和巴基斯坦一起,提出了一项新的地区组织建议,以替代或补充现存的“停滞”框架,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讨论。 同时,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正在加快三国间的协作。 今年6月在昆明举行的中巴孟三方副外长级会晤,就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四方面成果,在多个领域推进了合作。 这个新机制的未来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邀请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乃至阿富汗等其他南亚国家加入,形成一个更具活力和效率的合作网络。 这个新格局一旦成型,印度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尴尬了。 南亚的区域合作,将不再以新德里为中心,这足以让莫迪政府感到难受。 更有意思的问题来了:这个新群,要不要拉印度进来? 对此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干脆就别邀请。 以印度过往的表现看,它加入的目的很可能就是为了“添堵”,与其让它进来搅局,不如一开始就保持组织的纯粹性。 而另一种观点则更具谋略性,认为可以从“大棋”的角度考虑,有条件地邀请。 但是组织的章程里必须写明严格的退出机制。 比如对于累计或连续多次破坏合作共识的行为,经三分之二成员国投票同意,可以随时将其请出局。 无论如何,这次“另起炉灶”的行动,无疑是对印度过去“颐指气使却令人失望”行为的直接回应,也清晰地表明,区域内的主要玩家已经不打算再“惯着”印度了。 面对这一变局,印度将何去何从?是会为了高傲的面子而拒绝加入,进而被战略孤立?还是会放下身段,尝试融入这个由邻国主导的新秩序? 南亚地区正迎来合作的新篇章,这不仅关乎区域的未来,也是全球多极化进程中一个值得观察的缩影。 参考资料:中孟巴三边合作机制开启南亚区域合作新范式丨人民网 外交部:中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三方副外长/外秘级会晤取得四方面成果 推进多领域合作丨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