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银铺,你看照片里那穿黑长衫的店员,手指肯定比常人灵活——常

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银铺,你看照片里那穿黑长衫的店员,手指肯定比常人灵活——常年用细镊子夹银饰、拿小秤称分量,指腹都磨出了薄茧。他那身打扮是行规:长衫下摆得扎在裤腰里,免得碰倒柜台里的小件,头发梳得溜光,是怕掉头发弄脏了银器,老主顾一看就知道“这是懂行的”。 柜台里的门道更多。玻璃柜下面垫着红绒布,银镯子、银耳环摆在上面,反光能晃着人眼。那会儿江南女子出嫁,娘家总得备套“银头面”,钗、簪、步摇一样不能少,店员得记得住几十种花样:苏式的爱刻缠枝莲,杭派的喜欢嵌点翡翠,还有些乡下赶来的主顾,会点名要“长命锁”,得在背面刻“富贵平安”四个字,笔画得深,说是能锁住福气。 站在柜台外的顾客,看打扮像镇上的乡绅或小老板。他身子前倾那姿势,是真心想买——那会儿银价不低,买件像样的银饰得掂量掂量。后面那排陈列柜也有讲究,摆的花瓶、摆件看着是装饰,其实是“搭配着卖”。那会儿江南的银铺还有个规矩:收旧银器。谁家有变形的银镯子、断了的银链子,都能拿来换新款,按重量补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