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7月,我和战友前往札达县送物资,勇气竟让我得了三等功! 刚被提拔半年的排长李建国突然递交退伍申请,这事儿在全团掀起轩然大波。 这位25岁的年轻军官顶着军校毕业生的光环,按部队惯例本该前途无量,放着军官身份转业的好路子不走,偏要回农村老家当老百姓,任谁听了都觉得邪乎。 李建国老家在陕西汉中南郑的梁家湾,家里哥俩儿他是老二。 五八年生人的他打小身子骨弱,念书倒是个好手。七四年高中毕业时,全公社工农兵学员名额硬是让人顶了包,理由是他三爷当过国民党兵——其实老头就是被抓过壮丁,没两天就跑回来了。 七六年冬季征兵改变了他命运,哥俩体检都合格,可生产队就一个名额。 大哥李建军把机会硬塞给他:“你脑瓜子灵,穿军装能奔前程!”二十一岁的大哥笑着拍拍他肩:“往后沾你这个军官弟弟的光!” 新兵每月六块津贴,李建国抠搜着花,大头都往家寄。 八一年考上天津汽修学院那会儿,正赶上侄子狗蛋满周岁。 探亲时看着大哥做瓦工挣活钱,嫂子抱着胖娃娃,院里新翻的土坯房亮堂堂的,他心里头热乎。 军校两年寒窗苦读,家里信里总说包产到户后粮满仓,大哥带施工队十里八乡盖房子,日子眼见着往上蹿。 晴天霹雳在八三年十月砸下来。 加急电报上“兄嫂亡父病速归”六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攥着纸片直哆嗦。 四天四夜火车站票赶回梁家湾,院门上白灯笼还没撤。 邻村跑运输的砖车雨天翻进河沟,骑车下工的大哥夫妻为躲车栽进暴涨的汉江支流。 肇事司机趁黑溜了,打捞队忙活三天才在下游苇丛找着人。 灵堂里烟熏得人眼疼。 瘫在床的老父亲嘴角直抽抽,老娘怀里四岁的狗蛋啃着冷馍,屋里就剩半缸苞谷面。 “狗蛋爹娘没了,你爸瘫了,这日子咋往下捯饬啊……”老娘嗓子早哭哑了。 李建国把侄子裹进军大衣:“往后狗蛋管我叫爸!明早就归队打退伍报告!” 营部劝他的话说得掏心窝:二十五岁的军校生排长,再熬几年转业至少是县里干部编制。 可瘫爹寡母幼侄这残局,钱填不了缺人手的窟窿。 退伍按义务兵处理,档案里红章变蓝章,军官证换成复员证那晚,他在操场给北方磕了三个响头。 南郑县酒厂的运输队成了新战场。 车队老师傅至今记得八四年开春那个早晨,瘦高个复员兵把解放牌倒进两棵歪脖子柳树缝里,车轮距道牙子正好十公分。 不出仨月他跑通云贵川藏线,车队标语都是他写的。 副厂长相中这后生,八六年把闺女嫁他当嫁妆,九零年又担保贷款给他买下首辆东风重卡。 两千年世纪之交,汉中南关货运站最气派的停车场挂着“建威物流”的鎏金牌子。 二十台康明斯发动机震得地皮颤,司机清一色复转军人。 老战友来挂靠跑车,李建国合同签得厚道:车辆保养钱公司垫,事故理赔他亲自扯皮。 当年哄睡的狗蛋管他叫了二十年爸,零五年西北农林科大毕业又被送到澳大利亚读博。 零七年腊月车队团年饭,李建国给九旬瘫父擦口水,转头把剥好的虾仁喂给改试卷的老伴。 电视里播着《士兵突击》,他拍桌吼了句“许三多像我带过的兵”,满桌司机举着酒盅笑出泪。 酒厂早改制黄了,当年扶他上马的岳父摇着蒲扇说:“当年都说咱爷俩疯,你瞅瞅这条货运链养活多少户!” 二二年深秋央视《振兴路上》拍陕南物流网,镜头扫过汉中货运北站。 李建国戴个旧檐帽指挥装车,夹克肘部磨得发亮。 字幕条弹出“退伍军人李明山(曾用名李建国)创运输产业链,带动三百农户增收”,画面切到墨尔本视频通话——戴博士帽的狗蛋在屏幕那头敬军礼。 仓库墙头挂着斑驳的军用地图,嘉陵江支流那道蓝钢笔印子洇开了墨。 三十年前那个提干军官走回梁家湾残破的院门时,大概没料到日后能盘活这么大的摊场。 麻绳专挑细处断,可紧过的绳结反比光溜处扎实——黄土坡上的老话,终究让时光给应验了。 信息来源: 央视纪录片《振兴之路》第三季《秦巴新动脉》 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官网《创业先锋榜》专栏 汉中南郑区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南郑年鉴·交通物流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