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号,根据日本共同社的独家报道,中、美双方的高层互访有可能在今年9月同时完成。那么具体的时间点是什么,这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呢? 近日,日本共同社放出消息,目前中方正在推动特朗普来华参加9月3日的抗战80周年阅兵活动,并借机实现特朗普时隔8年对华的国事访问。而与此同时,今年9月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纪念日,美方也希望借中方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的机会,同步实现中方对美的国事访问。 目前看起来,这的确是一个“最佳方案”,对于中、美关系的稳定以及双方的协调都将产生极大的效果。 毕竟特朗普上次访华还是2017年,那次他带着“交易艺术”来了个“商业大礼包”,中美一口气签了2535亿美元的合同,把华尔街的计算器都按冒烟了。现在时隔8年再访,正好赶上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局,双方都需要一场“外交开门红”来稳定局面。 再说了,抗战胜利80周年,这可不是普通的纪念日。2025年5月,联合国大会专门开了个纪念二战遇难者的特别会议,中国代表傅聪在会上呼吁捍卫二战成果,维护联合国权威。邀请特朗普参加阅兵,表面上是历史纪念,实则是在国际舞台上秀一把中美合作的姿态。 想想看,当年尼克松的“破冰之旅”和卡特推动中美建交,都是改变历史的关键一步。现在特朗普要是能在阅兵式上露个脸,说不定能成为中美关系的新里程碑。 美方的算盘也打得叮当响,今年正好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联大刚宣布2025年为“国际和平与信任年”,美方想借着这个由头,把中方拉到纽约谈点“私事”。比如气候合作,中美在2021年就签过联合声明,承诺在2020年代强化减排行动。但最近美国又在芯片出口、留学生签证这些事上搞小动作,中方已经提出严正交涉。 要是能借着高层互访把这些矛盾缓和一下,对双方都有好处。毕竟,2025年5月的经贸会谈虽然取消了91%的关税,但美方还留着24%的“对等关税”暂停90天,这颗定时炸弹早晚得拆。 当然,互访背后也有不少挑战。比如台湾问题,美国军方最近刚派专机降落台北,国会议员还跑去窜访,这种挑衅行为要是不收敛,很可能会影响互访的氛围。另外,科技竞争、人权议题这些老问题,双方肯定也会在谈判桌上掰手腕。不过,既然都能坐下来谈,总比在推特上互怼强。 但有一说一,咱们也得防着特朗普突然“变脸”。他在2025年5月刚说要下调关税,转头就在6月搞芯片管制,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风格,中方肯定得留个心眼。 不管怎么说,2025年9月的中美互访,既是历史的巧合,也是现实的需要。抗战阅兵和联合国纪念活动,给双方提供了绝佳的外交舞台。要是能借此机会把关税降下来、把合作搞起来,对中美乃至全球都是好事。 不过,最终能不能成行,还得看双方的诚意和博弈。毕竟,在国际政治这个大棋盘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出“9月之约”要是能顺利上演,绝对会成为2025年全球外交的年度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