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结盟”?中美联手“围剿”加拿大?世界全都傻眼了,刚刚还势不两立、博弈激烈的中美二个大国居然在“围剿”加拿大这件事上选择了“结盟”?
说白了,这事儿还得从2025年3月的两场关税风暴说起。
当时美国突然宣布对加拿大乳制品、木材加征250%关税,理由是“加拿大长期剥削美国市场”,这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刚落下,中国商务部紧跟着就宣布对加拿大菜籽油、豌豆等农产品加征100%关税,水产和猪肉加征25%。
这一前一后的动作,让不少人误以为中美在联手针对加拿大,其实背后各有各的算盘。
先看美国这边,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的打压早就不是头一回,2024年特朗普胜选后,就把加拿大当成“第51个州”来敲打,先是加征25%全商品关税,后来又以“数字服务税”为由停止贸易谈判。
这次突然加码关税,表面上是为了报复加拿大对美制乳制品征收高额关税,实际上是特朗普在俄乌冲突和对华关税战受挫后的泄愤之举。美国商界早就对加拿大市场依赖度高,可特朗普根本不在乎企业损失,他更在意的是通过极限施压迫使加拿大在贸易谈判中让步。
再看中国的反制,完全是加拿大自己作死,从2024年10月开始,加拿大就紧跟美国步伐,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钢铝制品加征25%。到了2025年6月,加拿大又以“国家安全”为由,勒令海康威视停止在加运营,这种泛化国家安全的做法彻底激怒了中方。
中国商务部在声明里特别提到两笔“旧账”,指出加拿大的行为违反世贸规则,这才决定新账旧账一起算。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这次用“反歧视”作为制裁标准,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可见加拿大的挑衅已经突破了中方底线。
其实加拿大这些年在中美之间反复横跳,早把两边都得罪了,2018年孟晚舟事件就已经让中加关系跌入谷底,可特鲁多政府不但不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在台海问题上派军舰跟随美国挑衅,在南海问题上支持菲律宾,甚至在2024年12月对中国官员实施所谓“人权制裁”。
更可笑的是,加拿大一边讨好美国,一边又想从中国市场捞好处,这种骑墙策略最终导致两头不讨好。
美国对加拿大的打压还有更深层的地缘政治考量,特朗普一直觊觎加拿大的资源,尤其是北极地区的稀土和油气资源。
加拿大拥有全球第三大原油储量和24%的稀土氧化物,控制加拿大就能增强美国在北极的战略存在,特朗普甚至公开宣称要吞并加拿大,这种扩张主义思维让加拿大成为美国“北进战略”的牺牲品。
而中国对加拿大的反制,则是对其长期追随美国打压中国的必然回应。
这场关税战对加拿大经济造成了直接冲击,2025年3月加元对人民币汇率一度跌至5.23,创三年新低。加拿大农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仅菜籽油和豌豆的出口损失就超过12亿加元,猪肉和水产行业也面临订单锐减的困境。
更要命的是,加拿大在中美博弈中完全失去了议价能力,美国把加拿大当棋子,中国则把加拿大当成“杀鸡儆猴”的对象。
国际舆论之所以觉得“中美结盟”,主要是因为双方在关税制裁上的时间点高度重合,但实际上,中美各自的制裁逻辑完全不同:美国是出于单边主义的利益诉求,中国则是基于国际法的反制措施。 这种“巧合”,更多是加拿大同时触犯了中美核心利益的结果,而非两国刻意策划的联合行动。
加拿大现在的处境堪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了讨好美国,它不惜牺牲中加经贸关系,结果换来的却是美国的变本加厉,为了所谓的“价值观外交”,它不断挑战中国底线,最终导致自身经济受损。
这场风波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中美博弈中盲目选边站队,最终只会沦为大国角力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