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高调说第三轮谈判要来了,这其实本身就透露出一个关键点:俄罗斯也明白,再打下去是消耗战,谈判能换喘息。但问题是——谁先低头谁吃亏。 乌克兰显然明白这一点。你看它怎么干的?6月27号,俄罗斯那边刚放出要谈判的风声,乌克兰当晚就对马里诺夫卡机场精准空袭,转头第二天又袭击了克里米亚的基洛夫斯克机场。这种节奏,跟直接往谈判桌上扔手雷没区别。 这不是“搅局”,而是“争夺先手权”:你要谈?我先炸你一轮,告诉你我现在还有反击能力,别想拿“战场主动权”压我。 乌克兰玩的是“边谈边炸”,普京则是“你敢炸我就炸回去” 普京没惯着。6月29号,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据称是“最大规模”的空袭,537件空袭武器,全境覆盖。乌军F-16还因此损失一架,飞行员战死。 这种对等报复,是俄乌战争至今的一个特点:你挑事,我不但还手,还要多给你一点“颜色看看”。说白了,就是让你明白,“谈可以,但别拿战术当战略”。 注意这个细节,乌克兰这波打击其实不是临时起意。从行动设计、打击目标,到特种部队和无人机联动的战术动作,全是高强度协同。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早就准备好了——普京一开口谈判,他们就立刻执行。 这不是战术反应,而是战略上早就布好的一盘棋。 所谓的“第三轮谈判”,已经不再是和平的起点,而是“战争的阶段性节拍” 现在的问题不是谈不谈,而是谈判到底还有没有意义。 你看得出来,乌克兰打机场打得这么狠,其实是要破坏俄罗斯的战场调度能力,把空军从前线逼退,争取更多战场时间。而俄罗斯则干脆选择全境反击,火力覆盖,不再做选择性报复。 你说这能坐下来谈?谈是会谈,但你得明白,现在的“谈判”,不再是为了实现和平,而是为了“打出下一个谈判的好价格”。 谁手里有更多战果,谁就能在桌子上拍得更响。 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和平成了战争的“副产品”,而不是目的本身 更关键的是:乌克兰已经开始动用F-16了。这意味着,西方真正的杀器已经入场。但同时,F-16刚一飞起来就被打下来,这又说明——这个战场早就不讲什么绝对优势了,讲的是互相拼命,谁都没有护身符。 再看俄罗斯机场连连被炸,说明它的后方防御并不牢固,而乌克兰的无人机+远程火力正在形成有效打击网络。这才是现在谈判桌上最难讲的一点: 俄军不是没有火力,但打了这么久,机场反袭击系统居然还漏洞百出。而乌克兰这边虽然“火力弱”,但敢打、会打,打得俄罗斯脸上难看。 现在不是要不要谈,而是:“谈”已经不再管用 你仔细看看这次北约峰会的声明——乌克兰相关内容被压到最底部、入约计划彻底消失。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把乌克兰捧得太高,只会把自己卷进去。 欧尔班那句“乌克兰入约等于引爆三战”,说得不好听,但现实无比准确:没人愿意为乌克兰和俄罗斯打全面战争。 所以,乌克兰才更急——不能靠西方,那就自己打出主动。 而普京也不是糊涂人,干脆先抛出谈判信号,稳住西方,同时给乌克兰心理压力。但他没料到乌克兰会这么刚,直接连炸两座机场。那好,俄罗斯反手一个全国空袭,把乌克兰重新按在了战争的节奏里。 那么问题来了:俄乌还需要调停吗? 我的判断是——调停已经从“必要手段”变成了“可选配件”。现在俄乌两国其实都心知肚明: 战争短时间内不会结束; 双方都打不垮对方; 和谈是“争取战场喘息”的工具; 但没人真的想在这场仗里先闭嘴。 调停对双方来说都没有战略吸引力,顶多是一种“姿态”,让自己在舆论上占据道义。实际操作层面,只要还有弹药、还有情绪,这仗就没完。 结语:别对和平抱有幻想,它已经变成了一种表演工具 这场俄乌战争从最初的全面开战,逐渐演变成现在这种“打而不破、谈而不合”的怪状态,其实已经说明一个问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调停不会是核心议题,“谁能打到最后”才是。 乌克兰想靠打击后方来拿筹码,俄罗斯则靠火力反击压制气焰。西方退了一步,北约也不想再上桌。 而当整个国际社会都默认“战争可以边打边谈”的时候,所谓的和平,其实就已经不是大家追求的目标了,它只是通往下一个谈判周期的门票而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