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沙特以一亿美元一枚的价格,从中国购买了35枚东风-3导弹,35亿美金被装在集装箱里送了过来。两年后,海湾战争爆发,沙特立即将东风导弹拉了出来,成功逼退了对手! 上世纪八十年代,伊朗和伊拉克打了整整八年仗,整个中东地区都乱成了一锅粥。夹在两国中间的沙特阿拉伯,日子过得提心吊胆。当时的沙特国王法赫德每天都担心战火会烧到自家,晚上连觉都睡不踏实。 虽说美国是盟友,嘴上答应会保护沙特,可真到要买“爱国者”导弹这种关键武器时,美国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根本指望不上。 被逼无奈之下,沙特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一个当时还没和沙特建交的东方国家。 1987年,沙特亲王苏尔坦秘密跑到中国,谁也没想到,这次接触会带来一场改变中东局势的大交易。 到了1988年,一笔轰动世界的军火买卖做成了。沙特以每枚一亿美元的价格,一口气买了35枚中国产的“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总价高达35亿美元,而且全部用现金支付。 要知道,这笔钱差不多是当时中国外汇储备的一倍半。沙特亲王亲自押着几十个装满美钞的集装箱,坐飞机送到中国,当场完成交易。 为了不被西方情报机构发现,这些巨大的导弹被拆成零件,伪装成“大型工业机械”,通过货轮运到沙特,再连夜拉到沙漠深处的军事基地。中国工程师在风沙里忙活了好几个星期,才把导弹重新组装好,藏进地下掩体。 1990年,伊拉克突然入侵科威特,萨达姆的十万大军直逼沙特边境,一场大战眼看就要爆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沙特电视台突然公开播放了一段画面:沙漠中,数十枚长达24米的东风-3导弹整齐竖起,摆出随时准备发射的架势。 伊拉克的侦察机发现,这些从没见过的大家伙后,赶紧把消息传回指挥部。伊拉克高层心里直打鼓,虽然猜到这些导弹可能装的是常规弹头,但这笔交易太神秘了,谁敢保证里面没有“特殊弹药”?萨达姆再大胆,也不敢拿整个国家去冒险。 最后,伊拉克军队的进攻势头一下子就弱了,没多久就选择撤退。沙特没费一枪一弹,靠着这些“东风-3”导弹,就化解了一场亡国危机。这笔钱,真是花得太值了! 对中国来说,这35亿美元就像一场及时雨,让当时资金紧张的军工研发有了充足的经费,也为后来研发更先进的武器打下了基础。 而沙特呢,这笔买卖不只是买到了导弹,更买到了国家安全和话语权。据说东风-3导弹的维护成本比美国同类武器低很多,性价比超高。有了这张“王牌”,沙特在中东地区说话都硬气了不少。 后来,沙特又引进了性能更强的东风-21导弹,甚至在中国帮助下建起了自己的导弹生产线,军事能力大大提升。 直到现在,当年这笔交易的很多细节还让军事爱好者们津津乐道,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国家安全不能靠别人的承诺,只有把实力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