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女外长巴特策策格的奇葩言论,彻底让蒙古经济疼了一次! 一个内陆国家的经济,能脆弱到啥程度?就拿蒙古国来说,地下丰富的矿藏是它的财富根基,可这些宝贝要变现,全指望一条通向最大买家——中国的铁路。 蒙古国夹在中俄两大邻国之间,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到2024年,矿产出口占了出口总收入的八成多,煤炭更是重中之重。但这些煤炭要运出去,基本靠中国的铁路。 毫不夸张地讲,蒙古国超九成出口商品,最终都销往中国,煤炭对华出口依赖度高达92.4%。本来,双方刚签了跨境铁路协议,都想着提升运力和效率,结果一场外交风波,把这大好局面搅黄了。 5月18日菲律宾的一个外交论坛上,蒙古国女外长巴特策策格的发言让人惊掉下巴。她公然声援菲律宾在南海的主权主张,还把2016年那个非法的“南海仲裁案”当成“国际法依据”。 南海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她这么说,一下就把地缘政治这根敏感神经挑起来了。中国马上回应,明确表示南海事务不容外部干涉。就这么一来一往,中蒙之间原本热络的经济合作被搅乱,一场无声的经济反制开始了。 看看数据就知道多严重:2025年1月到5月,蒙古国对华煤炭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少了9.32亿美元,出口量暴跌40.8%,相当于没了76.4万吨订单。 这对靠煤炭收入撑着的蒙古经济,打击太大了,简直像抽掉了锅底的柴火。经济的大动脉——口岸通关也出了问题,甘其毛都口岸通关量降了37%,策克口岸运煤车能堵上三天,一动不动。 更糟糕的是那个跨境铁路项目,本来大家都寄予厚望。因为中方代表没参加关键的环境评估会议,项目直接停滞。原本计划年运力提到3000万吨,运输成本从每吨32美元降到8美元,这下全泡汤了。 日韩买家看到这情况,马上把蒙古煤炭报价压低18%。可中国呢,换供应商很容易。像宝钢集团,5月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炼焦煤量,一下翻了2.3倍。 很明显,中国买煤炭选择多的是,蒙古不是无可替代;但蒙古国的煤炭,除了中国,还真不好找别的大买家。 这次巴特策策格关于南海的言论引发经济危机,民众的怒火彻底被点燃。乌兰巴托街头,抗议民众举着标语,指责女外长“砸了大家饭碗”。商界领袖也表达不满,议会里吵得不可开交,反对党趁机向总理奥云额尔登发难。 在各方巨大压力下,巴特策策格在2025年7月只能辞职。之后,蒙古国赶紧派高级代表团去北京,想修复关系,可经济遭受的重创,哪能那么容易恢复。 奥云额尔登总理之前无奈地说过:“小国做事得小心,说错一句话,可能就全输了。”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只要相互尊重,合作大门永远敞开。邻国哈萨克斯坦就是好例子,它积极和中国深化合作,在敏感地缘政治问题上很谨慎,经济发展就比较稳。这就是务实的做法,蒙古国真该好好学习。 现在,蒙古国面临这么严峻的情况,又有邻国做参照,就看它能不能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政治作秀,重新找一条实实在在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