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锦旗表真情,点赞基层医疗的温暖力量

转自:南京晨报

受访者供图

一面锦旗就是一份肯定,它不仅承载着当事人的感激之情,更体现着老百姓对你的信任和认可。日前,记者从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巩固、榴园、同心等卫生服务站,今年以来,陆续收到多面锦旗和饱含深情的感谢信,这些来自普通居民的真挚谢意,温暖着医护人员的内心,成为护佑居民健康“最后一公里”上最动人的风景。

扎根基层十余载,贴心服务暖民心

近日,浦口区江浦街道巩固社区卫生服务站收到了一份来自12345的表扬工单,居民张女士不仅对该站点医生精湛的医术表示认可,还特别表扬了站点护士刘惠琳。“服务热心,对患者热忱,每次处理都非常轻柔,就跟自己家人一样。”张女士说。

去年夏天,张女士出现下肢肿胀,经治疗后腿部留下了黑黑的、硬硬的一大块皮肤问题,辗转多家医院,均被告知是血管问题,且无法治愈。“原以为再也穿不了裙子了,没想到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张女士告诉记者,因为之前一直在该站点拿药,一次偶然的机会,主管护师刘惠琳得知情况后,建议试试中医治疗,还特地帮忙约了浦口区中医院骨伤科主任桑宝权。

张女士介绍,在治疗过程中,只要遇到健康疑问,刘惠琳都会主动帮忙寻求解决的方法,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前后治疗了大概小半年,现在不仅皮肤颜色变淡了,连硬块都缩小了,现在穿裙子大家都不大看得出来。”

就在前几天,因为感恩医护团队给予的精准化中医服务,居民段女士还手写锦旗,点赞巩固卫生服务站医护团队。该站点负责人齐霞医生介绍,从刚开始的巩固医务室发展到如今以中医、常见病治疗、慢性病管理为特色的基层卫生服务站,十几年来颇受居民认可。“像张女士、段女士这样的患者并非个例,因为深耕社区多年,医护人员与居民之间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医患关系,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信任与温情。”齐霞说。

基层医疗“生力军”,收获多个“五星好评”

与巩固卫生服务站相比,榴园卫生服务站则是江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生力量,主治医师张国宁、主治中医师周颖莹、护师颜蕾三位白衣天使,用团体作战的新打法,不仅让辖区居民收获了健康,还用专业与温情赢得了居民们的交口称赞,成为社区健康名副其实的“守门人”。

“医德高尚艺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五星好评”……在榴园卫生服务站的多面锦旗和诸多感谢信中,三位白衣天使的名字,总是同时出现。说起医患情谊,该站点负责人张国宁笑着说:“以前是我们给候诊老人准备零食,现在反过来了。桌上经常会出现居民悄悄放下的水果或者点心,最近一段时间,居民们给我们准备的栀子花,它的香味时常笼罩着整个站点。”

独居老人曹先生患高血压多年,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腿脚不方便的他每次来就诊从来不空手,不是小饼干就是小果干。“她们就跟我家的孩子一样,每次看病,只要她们有空,都会把我送到楼下,如果一段时间不来,还会主动电话联系,现在不仅血压平稳了,连小毛病都变少了。”曹先生说。

今年6月,居民张先生为榴园卫生服务站的“铁三角”写来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张先生在信中表示,自从认识了张国宁、周颖莹、颜蕾三人,榴园卫生服务站就成了我看病就医的首选。张先生告诉记者,患高血压、支气管炎多年的他,身体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她们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很好,问得多、看得细,态度谦和,就感觉特别温暖。”张先生还告诉我一个小插曲,因为支气管炎的问题,周颖莹建议试试三伏贴,本来以为她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就在前两天,真的接到了她的电话,让我最近找时间去找她。“真的有一种被医生关心着、惦记着的温暖。”

同心同行,“家门口”的健康守护

同样颇受居民关注的还有同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这里没有高端设备的轰鸣,却有最动人的生命对话,来自患者们发自内心的笑脸,成了基层医务人员最有力的褒奖。在这里,医疗不再是冷冰冰的流程,而是充满温度的人际互动。

“这些锦旗不是装饰,而是沉甸甸的责任。”江浦街道同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主治医师岳从梅表示,优质的基层医疗服务,不仅需要专业诊疗能力,更需要用心用情地付出。这些发自居民内心的肯定,是对基层医务人员最好的褒奖,也是推动基层医疗发展的不竭动力。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孙苏静

转自:滚动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