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中考压线,只进了普通班。 家长去闹了一场,高考反超107分。 这事就发生在阳新一中,一个省级示范高中。 侄子中考成绩581分,不多不少,刚刚好超过统招线1分,被分进了普通班。 家里人觉得,孩子不该就这么定了,硬是去争,最后把他转进了重点班。 三年后,高考成绩出来了,623分。 这个分数,超过了物理类特招线107分,在全省二十多万考生里排到四千名左右,足够冲刺武大华科这样的985大学了。 从压线到超常发挥,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很多人说孩子有天赋,但环境的力量可能超乎想象。 重点班和普通班,名字只差两个字,但背后是完全不同的资源配置。 重点班的师生比能达到1比10,而普通班是1比18。 老师有更多精力盯每个学生。 学习氛围也不一样,重点班学生平均每天要多自习3个多小时,教学进度也要快上半个学期。 这种环境,会推着你往前跑。 有研究数据表明,重点班学生的高考平均分,确实比普通班高出42分。 这个数字,对一个中游水平的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本和二本的区别。 当然,这不是说普通班就没机会。 每年普通班里照样有黑马杀进清北,状元也大多出自重点班。 这说明,顶尖的学霸在哪都能发光,但对大多数像我侄子这样成绩中等的孩子来说,一个好的环境,真的能决定他的上限。 现在很多重点高中都在搞动态分班,考得好就上,考不好就下。 比如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都会根据月考成绩调整。 这对孩子来说压力很大,但也很现实。 说到底,分班制度本身就是一种现实矛盾。 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进好班,但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被分到普通班贴上标签。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是,当中考成绩不那么时,家长的坚持和争取,可能真的会改变孩子后面的轨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