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6年有对地下党员夫妻,带着2岁的儿子执行任务,乘船时遇上特务登船搜身,两人

1946年有对地下党员夫妻,带着2岁的儿子执行任务,乘船时遇上特务登船搜身,两人对视一眼,竟抱着儿子跳海! 渤海湾海面上雾气弥漫,一艘从青岛驶往大连的商船突然遭遇国民党海军拦截,船上100多名乘客人心惶惶。 23岁的董健民怀里抱着发烧的2岁儿子,丈夫钟琪紧握着她的手,两人表面镇定,内心却清楚,一旦被搜出藏在棉衣夹层里的密码本,不仅自己性命难保,整个东北战场的十万大军都将陷入险境。 这对年轻夫妇的命运,早在七年前就与历史紧紧相连,1939年16岁的董健民告别河北静海的家,跟随叔父董秋斯踏上前往延安的征程,叔父是燕京大学毕业的地下党员,一路上反复对她说:“延安有救中国的希望。” 那个年代像董健民这样投奔延安的青年超过4万人,他们徒步穿越国民党的重重封锁线,有人走了大半年才到达目的地,董健民花了两个月时间,双脚磨出血泡,衣服被荆棘划破,但眼中始终燃烧着希望的光芒。 在陕北公学的土坯教室里,这个扎着麻花辫的河北姑娘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窗好友回忆,董健民总是坐在第一排,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连页边空白处都不放过。 就在董健民埋头苦读的时候,无线电培训班里有个叫钟琪的小伙子引起了教官注意,这个铁路工人的儿子手指灵活,能闭着眼睛拆装电台,收发电报时从不出错,李克农亲自考核后夸赞:“这孩子天生就是干机要工作的料。” 1942年延安的窑洞里张灯结彩,中央社会部举办集体婚礼,李克农亲自为十几对新人证婚,简陋的婚礼现场,两人在党旗下许下誓言:“密码在,人在,誓与党的机密共存亡。” 婚后这对夫妇在中央社会部机要科成了最佳搭档,董健民负责编译密码,钟琪专门收发电报,1943年日军疯狂扫荡期间,他们创造性地运用假密码战术,让敌人的情报系统陷入混乱,为八路军赢得了宝贵的战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全国形势发生巨变,东北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关键战场,但国民党控制了山海关到锦州的铁路干线,陆路交通完全断绝。党中央与东北局失去联系已经两个多月,急需重新建立秘密通信渠道。 中央社会部接到命令:必须尽快将最新密码本送到大连,交给东北局负责人,这份密码本关系着林彪、罗荣桓指挥的十万大军能否及时接收中央指示,任务艰巨且危险,需要最可靠的人员执行。 组织上第一时间想到了董健民夫妇,七年来他们处理过无数绝密文件,从未出过任何差错,更重要的是,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妇最不容易引起怀疑,是最好的伪装身份。 临出发前2岁的儿子钟小毅突然高烧不退,医生建议将孩子留在延安保育院治疗,但董健民坚持带走,1946年9月底,夫妇俩乔装成从关内到东北做药材生意的商人。 从延安到青岛的千里路程堪称九死一生,国民党在津浦铁路沿线设立了上百个检查站,每个路口都有荷枪实弹的士兵盘查,夫妇俩白天步行,夜晚躲在破庙或农户家中,整整走了28天。 10月初一家三口终于抵达青岛码头,此时孩子的烧已经退了,但额头上还留着红色的疹子,董健民每天用盐水给儿子清洗,希望在船上不会再次发烧暴露身份。 10月6日他们登上开往大连的客船,船上乘客大多是做生意的商人和探亲的百姓,看起来一切正常。董健民松了一口气,以为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然而就在船只驶入渤海湾深处时,远方出现了国民党海军“太康号”军舰的身影,原来青岛的地下组织遭到破坏,叛徒供出了“带孩子的共党特工”这一关键信息。 军舰逼近特务开始登船搜查,他们手中拿着详细的通缉令,专门寻找带着幼儿的年轻夫妇,客舱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所有乘客都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董健民和钟琪对视一眼,瞬间明白了彼此的想法,七年前在党旗下的誓言此刻在耳边响起:“密码在,人在。”他们绝不能让密码本落入敌手,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当特务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时,钟琪悄悄撕碎了密码本,将纸片塞进妻子的绣花荷包,董健民紧紧抱住儿子,一家三口走向船舷。 “共产党万岁!”钟琪高声呼喊,随即抱着妻儿纵身跃入波涛,海军巡逻艇赶到时,只捞起了一个浸透海水的绣花荷包,荷包里装着无数碎纸片,都是用特殊药水处理过的密码符号,即使泡在海水中,那些字迹依然无法辨认,党的机密得到了最后的保护。 党中央在转战陕北的路上为这对英雄夫妇举行了追悼会,李克农在悼词中说:“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忠诚,2岁的钟小毅成为我们党最小的烈士。” 信源: 《中国共产党英烈谱》人民出版社 《李克农年谱》金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