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宝玉拽进被窝也不乱来的晴雯,临死前是不是后悔了? 晴雯被赶走时说了一句话,早知担虚名,不如当真。导致很多网友都觉得她后悔没和宝玉试云雨情,不然就轮不到袭人了,事实真是如此吗? 宝玉做梦时刚开窍,醒来第一个就拉着袭人偷试了一番。袭人咋想的?书里写得很明白。 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她觉得反正老太太默认我是宝玉将来的屋里人,提前上岗也不算啥大错,甚至有点顺水推舟。 还有丫鬟碧痕,伺候宝玉洗澡,能洗两三个时辰,搁到现在就是四到六个小时,屋里水漫金山,席子上都汪着水。这洗的是啥澡?明眼人都能咂摸出味儿来。 麝月书里虽然没明写,但晴雯曾酸溜溜地点过她:你们那装神弄鬼的,我都知道。宝玉也亲口承认过,他给麝月篦头,这个行为已经超越了两人的身份。 这么一对比,晴雯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有天冬天夜里,宝玉醒了要喝茶,他察觉到晴雯手冰凉,就说:快进来暖和暖和。不由分说就把晴雯拉进了自己热乎乎的被窝里。直到麝月回来找晴雯,她才笑嘻嘻地从宝玉被窝里钻出来。 整个事情起因是宝玉怕她冻着,而晴雯也是大大方方钻出来,一点不心虚。那么为啥只有晴雯能守住底线? 其实看原著就能发现,晴雯虽然是个丫头,但心气儿极高。她觉得自己是清清白白的女儿家,没名没分之前,绝不干那档子事儿。 贾母是说过将来可能让她给宝玉做妾,但可能不是一定,只要没定下来,她就不肯自轻自贱,再说了,她嫂子多姑娘在贾府名声多差啊,晴雯可不想步后尘。 晴雯喜欢宝玉吗?结果是肯定的,不然不会大冬夜他喊渴,就立刻从热被窝爬出来倒水。不会整夜警醒着,怕他有需要。 但这种喜欢,是纯粹的情感。她不屑于像袭人那样,靠云雨之情去绑定宝玉,换取特殊地位和尽心。 正因此种种,宝玉对她也多了一份敬重,宝玉在女孩堆里长大,对男女之事开窍早,但面对晴雯,他好像真没啥歪心思。那次拉被窝纯粹是关心则乱。 可悲的是,这么个清白刚烈的女孩,最后却被王夫人硬扣上勾引宝玉的脏帽子,给撵了出去,最后落得个含冤病死。 临死前,她对宝玉说: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这话很多人误解了,以为晴雯后悔没和宝玉真发生点啥。其实她的意思是:我明明清清白白,却白白被冤枉,早知道横竖都要担这个恶名,何必当初? 此处其实是她极度的不甘和愤懑,是对污名的控诉,她后悔的是白受了这天大的委屈,并不是后悔没和宝玉试试。 袭人是现实主义者。知道自己是奴才,前途渺茫,抓住一切机会争取姨娘的位置。而晴雯是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哪怕身份低微,也要活得有尊严,发乎情,止乎礼。 曹雪芹给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说她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看似在讽刺,实际上是在夸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们觉得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