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三年征程,郑渝高铁书写区域发展精彩答卷

6月20日,郑渝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三周年。3年来,郑渝高铁客流量持续增长,重庆至巫山段3年累计客流量已突破3518.21万人次。当复兴号列车以350公里的时速飞驰过巴山楚水,这条贯通中原与西南的钢铁动脉,以三年时光书写了交通赋能区域发展的精彩答卷。

时空折叠,畅通发展“任督二脉”。郑渝高铁把沿线的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沿线人民由来已久的期盼。郑渝高铁开通后,巫山、奉节、云阳等重庆三峡库区的城市进入了“高铁时代”,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三峡库区与武汉、郑州、成都等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从过去的6、7小时压缩至3小时左右,不仅为沿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机遇,更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让沿线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铁轨延伸,激活区域“产业棋局”。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郑渝高铁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江通道和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的开通后,将中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紧密相连,构建起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的经济走廊。对于企业而言,高铁提供的高效物流网络,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使东部制造业能够深入中西部地区获取优质资源;在市场层面,农产品冷链专列载着三峡库区的鲜橙、香菇等特色农产品直达京津冀地区,实现了“产供销”全链条的高效贯通。跨区域的深度联动,为沿线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创造了大量就业和创业机会,进一步激发了区域发展的活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水为媒,释放文旅“流量密码”。高铁线路延展之处,不仅铺就了便捷通道,更串联起一幅世界级的文旅画卷。曾经深藏于群山之中的美景,借助高铁的东风惊艳亮相,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中华诗城”奉节的旅游年收入增长近20%,“神女之乡”巫山的峡江秘境成为热门打卡地。文旅产业的繁荣,不仅提升了当地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为沿线特色农产品打开广阔市场。奉节脐橙、巫山脆李等变身热门“伴手礼”,果园成为新的旅游景点,果农收入显著增加,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从“蜀道难”到“高铁畅”,郑渝高铁的三年蝶变,是中国高铁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缩影。它不仅是飞驰的列车,更是希望的载体,承载着沿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望未来,随着高铁网络日益完善,更多“发展动脉”将持续为中国经济版图注入活力,书写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