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飞行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又一热点。就在近日,广汽集团宣布其飞行汽车GOVYAirCab预售价不超过168万元人民币,并已收获近千张订单,计划今年逐步启动粤港澳示范运营,将于2026年底开启交付。
与此同时,深蓝汽车与小鹏汽车亦先后宣布2025年底试飞及2026年三季度量产的目标;一汽飞行汽车总部也落地深圳,规划2025年内首飞;而马斯克参投的Alef公司旗下ModelA预售30万美元,订单已突破3400辆。众多车企动作频频,仿佛飞行汽车很快就要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业内人士质疑,飞行汽车要真正落地,还要跨越很多难关:比如安全问题、成本问题、管理问题……这些难题中的任何一道难题不解开,飞行汽车都很难“飞”得起来。
安全难题:“零容忍”是底线
尽管各大车企对飞行汽车的未来信誓旦旦,但从技术层面来看,飞行汽车目前仍面临诸多难以跨越的障碍。特别是飞行汽车一旦升空,其风险维度远超地面交通。复杂低空气流、密集城市障碍物、突发天气变化、密集飞行器间碰撞可能,都使安全成为首要挑战。
空中的环境远比地面复杂,飞行汽车不仅需要应对多变的气象条件,如暴雨、大雾、强风等,还要精确识别各类空中障碍物,如飞鸟、其他飞行器、建筑物等。目前的技术水平还在测试中,不一定能确保在这些复杂情况下,飞行汽车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一旦在飞行过程中出现识别失误或应对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外,飞行汽车还需具备可靠的飞行控制系统、故障预警和应急处理系统,以在出现故障或外部事件时确保人员安全,但这些技术的成熟和验证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研发投入,短期内难以实现质的突破。
飞行汽车作为电动智能飞行器,必须在瞬息万变的低空环境中构筑“零容忍”的安全防线,满足以高安全、高可靠、高稳定著称的航空技术和产品要求。适航是飞行汽车高安全的核心保障与关键命脉,其所涉及的电安全、热安全、智能驾驶安全、构型等问题,对于航空适航都是全新领域。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车辆学院)飞行汽车动力研究中心主任张扬军在今年发表的《飞行汽车,正向我们“飞”来》文章中指出,飞行汽车想要真正“飞起来”还面临高安全、实用化、大众化等现实挑战,以及动力、平台、交通等核心技术问题。
成本难题:百万级售价吓退普通用户
飞行汽车还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研发和生产成本高得惊人。这直接导致其售价昂贵,超出了大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范围。目前已知的飞行汽车售价都高达百万元,比如小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售价定在不超过两百万元、广汽集团的GOVYAirCab预定价格不超过168万元、AlefModelA30万美元的预售价,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款,注定飞行汽车在相当长时间内只能是少数人的奢侈品。
不仅购入门槛高,其日常使用成本——专用场地起降、高昂能源消耗、专业维护保养等,亦将形成持续负担。当前飞行汽车续航普遍不足,运载能力有限,其实际应用场景可能被严格限制在特定点对点通勤或高端旅游领域,距离成为解决普通城市拥堵的“空中救星”仍有漫长路途。
而飞行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并非仅仅是车辆本身的问题,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是飞行汽车发展的一大绊脚石。业内人士表示,城市中垂直起降场的规划、建设、土地资源如何解决?低空空域如何高效管理?动态空中交通规则如何制定与执行?现有城市电网能否支撑密集充电需求?这些复杂系统工程,远非车企单方面加速产品量产所能解决,需要与电力、能源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短期内难以形成完善的网络。
管理难题:空中交管体系至今是空白
飞行汽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其适航认证过程极为复杂。它既涉及航空领域的标准,又关乎汽车行业的规范,目前全球都缺乏统一且明确的适航认证标准和规则。
与此同时,空中交通规则的制定也远远滞后于飞行汽车的研发速度。飞行汽车的飞行高度、航线规划、飞行间隔等都需要明确的规则来规范,以避免空中交通拥堵和碰撞事故的发生。但目前,相关规则仍在探索阶段,政府和行业之间的协调合作也尚需加强,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法规不明晰的情况下,飞行汽车的商业化和普及之路举步维艰。有人甚至断言:没有规则的天空,比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还危险。
同时,飞行汽车带来的巨大噪声污染、对城市景观的潜在破坏、隐私忧虑以及公众对“头顶风险”的心理接受程度,都将构成无形的社会阻力。如何构建全球协调的法规框架并赢得社会广泛认可,是另一道无形却坚固的壁垒。
泰和泰深圳低空经济法律研究院院长黄纲在近期的一次访谈中表示,国家层面立法框架缺失,尽管《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已出台,但针对低空经济的系统性法律尚未形成。其次,空域管理机制僵化,尽管部分省份开展了空域分类管理试点,但国家层面尚未建立动态灵活的空域划设标准和审批流程。同时,安全标准与责任划分模糊(技术标准不统一、责任认定空白、数据安全风险)。最后,监管协同与执法效能不足(低空经济涉及工信、交通、空管、公安等多部门职责交叉,但跨部门协调机制尚未健全)。
综合来看,飞行汽车目前虽然热度极高,各大车企纷纷布局,但实际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飞行汽车要想真正实现从概念到现实的跨越,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一部分,还需要在技术创新、法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