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的快速崛起,让不少海外华人破防了? 不少人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他们更希望美国赢下中美竞争,因为他们当年选择移民,就是看中了美国强大、自由、充满机会。 这些年地球村的变化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特别是中国这列快车踩足了油门往前冲。 十年前说要修高铁到雪山脚下,大伙儿都当笑话听,现在青藏铁路二期都通车好几年了。 以前商店里摆的都是日本相机美国手机,现在深圳产的无人机在非洲农田里撒农药,华为手机在欧洲卖得比苹果还贵。 更别说天上那个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听说连外国宇航员都得学中文才能上去做实验。 这些变化搁在海外华人眼里,滋味可就复杂了。 好比二十年前咬牙卖了北京四合院移民的老张,现在每次视频都跟老家亲戚说洛杉矶的阳光多明媚,可手机那头亲戚背后就是新建的CBD玻璃幕墙反光,晃得他睁不开眼。 这种反差让不少人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明明该替老家高兴,话到嘴边却成了挑刺。 要说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得从移民那会儿的心态说起。 九十年代那批出去的,多数是看着美国超市货架上堆成山的牛肉罐头,再看看国内粮票还没取消,心里一横就办了移民。 那时候的认知简单得很——美国样样好,中国样样差。 有人为了拿绿卡,把家里祖传的紫檀木家具都贱卖了,临上飞机还放话:"这破地方八辈子也赶不上人家。" 哪知道风水轮流转,现在义乌小商品城能把万圣节道具卖断货,旧金山唐人街的煎饼果子摊主都得从淘宝进货做煎饼的竹蜻蜓。 这种转变让好些早年移民的心里直打鼓,就像买了股票刚抛售就暴涨,那个悔啊,可面子上还得硬撑。 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印度移民走到哪儿都把"印度崛起"挂嘴上。 孟买的贫民窟照片在网上传得满天飞,他们照样能夸出花来。 反观某些华人群体,见着中国航天员出舱就说是摆拍,听说国产芯片突破就嚷着造假。 这种拧巴劲儿,说到底还是面子问题在作怪。 美国移民局去年公布的报告里有个数据挺有意思,2019年申请放弃美国国籍的人数比十年前涨了三倍,这里面华裔占了近四成。 不是说这些人全都要回国,但至少说明当初那个"美国梦"的成色,在不少人心里已经打了折扣。 要说美国真不行了倒也不是,硅谷照样在搞人工智能,好莱坞电影还在全球赚钱。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纽约地铁的锈迹比十年前更深了,加州的流浪汉帐篷都快排到比弗利山庄门口了。 这些变化配上中国这边日新月异的发展,搁谁心里不得掂量掂量? 这里头最难受的,要数那些把身家性命都押在美国的。 就像隔壁老王,当年把上海两套学区房卖了在德州开中餐馆,现在听说浦东又起了三座金融中心,嘴上说着"虚胖经济要崩盘",背地里偷偷让儿子在国内考了个成人本科。 还有些人走的是"精神移民"的路子,虽然人在国内,但开口闭口都是"人家发达国家"。听说国产新冠疫苗出来了,非得掰扯有效率差0.5个百分点。 见着中国航天员空间站授课,硬要说画面没国际空间站清楚。这种心态,跟那些在海外嘴硬的其实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 不过话分两头说,也有看得开的。深圳做外贸的老李,九七年移民加拿大,前些年把温哥华的房子卖了回来搞跨境电商。 问他咋想的,人家实话实说:"哪儿有肉吃往哪儿奔,不寒碜。"这种务实派反而活得自在,既不跟故土较劲,也不跟现实拧巴。 说到底,国家发展就像马拉松,跑在前头的未必能一直领先,暂时落后的也可能后来居上。 老百姓过日子图的是实在,加拿大冰酒再好,抵不过老家巷口那碗热干面来得熨帖。 现在的世界早不是非黑即白的年代了,就像华为手机虽然用不了谷歌服务,但在非洲市场照样卖得风生水起。 最近商务部发的《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里提到个新鲜事,以前都是外企来中国建厂,现在反过来了,比亚迪在匈牙利建电动车厂,福耀玻璃在德国开分厂。 这种转变就像照妖镜,照出了某些人心里那个解不开的结——既盼着老家争气,又怕显得自己当初选择太蠢。 要说这事儿给咱什么启示,可能就是别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当年那些把中国说得一无是处的人,现在脸打得啪啪响。 而那些认定美国永远天下第一的,估计再过十年又得改口。普通老百姓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最实在,国家大事当然要关心,但别让它成了心头病。 就像老家亲戚说的:"管他东风压西风还是西风压东风,能把孩子送进好学校,能让老人看得起病,这才是真格的。" 信息来源: 中国国家统计局《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商务部《无人机出口贸易白皮书》 中国科技部《半导体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美国移民局《国籍变更年度统计报告》 中国航天局《载人航天工程进展通报》 中国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