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美国没有给越南实行高关税的时候。越南的工人可傲娇,反正动不动要罢工,各种要求中资企业加薪。不过没想到,这才不过只有几天而已,越南工人的傲娇劲就没了。要是再傲娇,饭碗就没了。 在这之前,因为美国关税低,越南成了中资和外资企业的“避税天堂”,订单多得忙不过来。那时候工人三天两头罢工,要求加薪、改善伙食,甚至连加班时间少两分钟都要闹到工会。比如2024年10月,一家中国纺织厂想延长半小时工作时间,1500名工人直接罢工,最后企业不得不妥协。越南工会也很硬气,像比亚迪越南工厂的工人提出六个要求,工会直接逼着企业全部答应,最低工资从420万越南盾涨到480万,还多给一个月工资。 可到了了2025年4月,美国突然对越南加征46%的“对等关税”,直接砸在鞋类、家具、电子这些越南支柱产业上。企业利润被关税吸干,订单锐减,只能裁员保命。台湾宝成鞋厂一下子裁了6000人,耐克代工厂订单没了80%,生产线停得只剩空厂房。这时候工人突然发现,原来“傲娇”的底气没了——外面工作机会少了,再闹脾气饭碗就没了。以前罢工是为了加薪,现在罢工可能直接丢工作,谁还敢轻易闹事? 更要命的是,越南经济太依赖出口,出口额占GDP超85%,美国一卡脖子,整个产业链都在抖。纺织业60%的面料从中国进口,电子厂80%的零件靠中国供应,美国一限制,越南连生产都成问题。企业为了活下去,要么裁员,要么转移生产线。美的、富士康这些大厂都开始往印尼、印度搬,中资企业也跟着把产能转到东南亚其他国家。工人看在眼里,自然不敢再提过分要求,老老实实上班成了最现实的选择。 越南政府也急了,一边跟美国谈判,一边拼命讨好外资。《68号决议》把私营经济捧成“国家驱动力”,又是减税又是简化审批,还规定企业每年只能被检查一次,生怕吓跑投资者。但这些措施见效慢,远水解不了近渴。工人心里清楚,现在不是“挑三拣四”的时候,保住工作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