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地位越高,架子要越大,否则手下的人反而瞧不起。 这句话,是明朝末代皇帝之一

地位越高,架子要越大,否则手下的人反而瞧不起。

这句话,是明朝末代皇帝之一,弘光帝朱由崧人生的真实写照。1607年,他出生于洛阳,是明神宗的孙子,福王朱常洵之子。幼年时,他过着锦衣玉食的藩王生活,却缺乏系统的学习,史书评价其“缺乏学识”,智商堪忧。1620年,年仅13岁的他被册封为德昌王,随后晋升为福王世子,未来接班人呼之欲出。好景不长,1641年,李自成起义军攻陷洛阳,其父朱常洵遇难,他侥幸逃脱,奔赴怀庆(今河南焦作)。

1643年,他继承了福王爵位,崇祯皇帝还赐予他玉带,对其颇为赏识。几个月后,李自成部将刘芳亮兵临怀庆,他又仓皇逃窜,甚至抛弃了嫡母邹氏,幸得皮匠常应俊相助才抵达卫辉,投奔叔父潞王朱常淓。一路颠沛流离,昔日王爷的尊贵早已荡然无存。

在卫辉,他也未能久留,大顺军穷追不舍,他和潞王南逃,最终在淮安与周王朱恭枵等宗室成员同舟共济,躲避战乱。1644年3月,周王病逝,他上岸暂居民宅。同月底,北京沦陷,崇祯帝自缢的消息传来,南京朝臣惊慌失措,急需拥立新君。4月底,因血统相近且身处南京附近,他被推上了皇位。5月15日,他在南京武英殿登基,改元弘光,成为南明政权的首位皇帝。

登基前,他便面临诸多质疑。史可法等十七位大臣联名上书,列举其“七大罪状”:贪婪、好色、酗酒、不孝、虐待仆人、无知、专横跋扈,几乎一无是处。但无奈崇祯帝的子嗣不是战死便是下落不明,他最终还是坐上了龙椅。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抉择。

执政期间,他醉心于享乐,不理朝政。奸臣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忠臣史可法力挽狂澜却无济于事。他即位伊始,便大肆选美,派宦官在南京城搜罗美女,百姓家中有女子便贴上黄纸,强行带走,民怨沸腾。他耗费巨资修建西宫供继母邹太后居住,并下令三日内筹集一万两白银赏赐他人,又兴建龙凤床、金玉饰品,挥霍数十万两白银。皇后凤冠更是镶嵌猫眼石、祖母绿、大珍珠等珍宝,奢靡至极。1645年初,他又大兴土木,修缮奉先殿、午门,并派宦官前往杭州、嘉兴搜罗美女,从贡院七十名美女中只看中阮大铖的侄女,杭州送来五十名美女,他又挑选了两人。这一年,国库的钱财并未用于救灾、水利建设,而是全部被他挥霍于个人享乐之上。

地位显赫,却不懂得端庄稳重。清军南下之际,1644年除夕,人人自危,他却抱怨后宫冷清,继续选美,甚至命人捕捉蛤蟆制成春药,南京百姓暗地里称其为“蛤蟆天子”。他哪里像个皇帝,分明是个不靠谱的纨绔子弟。臣子们见他如此,自然不服,文武官员纷纷捞取好处,一旦局势不稳,不是投降便是逃亡。

1645年5月初八,清军渡过长江,南京城门紧闭。他惊恐万分,当夜携数十名宦官骑马逃窜,抛弃百官不管。翌日,众人方知皇帝潜逃,太子临时摄政。5月15日,清军攻入南京,22日他在江宁被俘。押解至北京后,1646年5月,他与其他藩王一同在菜市口被处死,传闻他是被弓弦勒死的,死状凄惨。

他逃亡后,南京城陷入混乱。1645年6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但已无力回天。朱由崧被清军押往北京后, initially过着优渥的生活,但最终难逃一死。他的一生,从王府公子到皇帝,再到阶下囚,尝尽人生百味。

弘光帝,最终不过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即使位高权重,缺乏才能和气场,手下自然不服,江山也难以保全。他执政期间,不听劝谏,国家危难之际仓皇逃窜,享乐无度。南明政权以这样一个皇帝开局,焉有不亡之理?他那句“朕在此坐不久”,看似谦逊,实则缺乏自信。地位崇高,就应该有相应的姿态,但他却连窗户都不让人打开,似乎担心光线充足会暴露自身的无能。这种心态,注定成不了大事。

他的昏庸无道,葬送了南明王朝。国库空虚,军队无力作战,民心尽失。清军南下,他逃得比谁都快,臣子们见状,谁还会为他卖命?南明政权一年便覆灭,他难辞其咎。高位并非虚设,必须有真才实学去支撑,否则只是个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