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85年,乔冠华归葬故乡盐城遭到拒绝,妻子章含之无奈之下找到一个人帮忙,此人在

1985年,乔冠华归葬故乡盐城遭到拒绝,妻子章含之无奈之下找到一个人帮忙,此人在当时的环境下,不仅没有丝毫顾忌,反而还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了章含之的要求  在苏州城外的槎湾村,有一处 “华侨公墓”,路过的人们时常好奇,这里面究竟葬着何人。后来得知,墓主竟是曾在国际舞台上留下仰天长笑经典瞬间的著名外交家乔冠华。但令人疑惑的是,乔冠华并非华侨,且在其他地方,也存在他的坟茔,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复杂的故事? 时光回溯到 1983 年,乔冠华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常年受病痛折磨,频繁出入医院。这一年,他终因病情过重,溘然长逝。按照当时的政策,他的遗体很快被火化,骨灰暂存在公墓之中。此后,章含之将骨灰盒抱回了家,这一放,便是整整一年。为何不将骨灰下葬?原来,那时的情况颇为特殊,一时之间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让乔冠华入土为安。 1984 年,章含之怀着一丝希望,带着骨灰盒回到乔冠华的老家江苏盐城。她多次前往当地政府部门,言辞恳切地表达希望让丈夫落叶归根的诉求。然而,每次得到的都是冷漠的回应,吃了无数次闭门羹。为了促成此事,乔冠华的侄子特意赶来协调,还在酒店安排了宴席,试图与相关领导沟通。 可令人失望的是,出于种种原因,领导们都选择了避而不见,最终只有一位退休干部出席了宴席。尽管这位退休干部态度礼貌热情,但章含之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政府的态度。她深知多说无益,只能客客气气地招待完退休干部,默默回到宾馆收拾行李,在侄子的陪伴下黯然离开。此时的章含之,心中满是苦涩,丈夫无法魂归故里,让她痛心不已,离开时,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安葬之事迫在眉睫,总不能一直将骨灰放在家中。章含之思来想去,突然想到了乔冠华生前的好友李颢,他在苏州,或许能提供帮助。苏州,人杰地灵,虽不是盐城,但同在江苏境内,也算是一种慰藉。章含之拿定主意,过完年后便前往苏州。李颢在当地颇具人脉与影响力,章含之见到他后,便坦诚相告自己的想法,希望他能帮忙问问吴县,是否愿意接收乔冠华的骨灰。李颢欣然应允,立即行动起来。 他找到吴县县委负责人,小心翼翼地提及此事。出乎意料的是,负责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承诺会全力促成。这一消息让章含之喜极而泣,她对李颢感激不尽。1985 年清明节,乔冠华的骨灰正式安葬于苏州吴县华侨公墓。此处风水极佳,背后是雄伟的大山,前方是风景如画的太湖,宛如世外桃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乔冠华的事迹重新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为国家外交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被人们铭记。盐城政府也开始重视乔冠华,不仅对他的故居进行了精心维护和重建,还将相关文化旅游项目提上日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盐城方面希望将乔冠华的坟茔迁回故乡,认为这对当地的文化建设意义重大。于是,当地部门向上级单位提交了申请报告。然而,当年吴县在特殊时期冒着风险收留了乔冠华的骨灰,如今情况好转便要将其迁走,吴县方面自然难以接受。 最终,迁坟的决定权交到了章含之手中。章含之陷入了艰难的抉择,理智与情感在她心中激烈斗争。她深知丈夫念旧,当年的情况也不能完全归咎于盐城政府。经过深思熟虑,章含之做出了决定,乔冠华的遗骨被送回盐城重新安葬,而吴县的墓地则作为衣冠冢保留下来。这样一来,两地的人们都能有机会瞻仰和缅怀乔冠华。 此外,在距离衣冠冢不远的另一个村子,还有乔冠华与原配妻子的合葬墓。而在上海的一处公园内,也有一座乔冠华纪念墓。这座纪念墓是园区为了纪念乔冠华而修建的。后来,章含之年事渐高,身体大不如前,长途跋涉去盐城祭奠丈夫变得十分困难,便选择每年到上海的这座纪念墓扫墓,寄托对乔冠华的思念之情。乔冠华的墓地分布在多地,每一处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和情感,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人们对他的敬重与怀念 。 参考资料:人民文摘——乔冠华墓葬四处之谜201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