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0年,大将军郭威发动兵变,闯入太后李三娘寝宫,李太后赶忙说道:“皇位尽可拿去,别伤我性命”,却见郭威扑通跪倒在地:“太后,臣郭威一片忠心,只为诛灭奸佞。” “将军这满身血污,杀的奸佞可真不少啊。”李三娘强压下心中的恐惧,声音却不自觉地发颤,伸手端起案上的茶盏,却发现自己的指尖也在微微抖动。 郭威抬头,眼神与她对上,那目光似笑非笑,仿佛能看穿她内心的慌乱:“太后明鉴,奸佞不除,社稷难安。臣不得已才兵谏入宫,还望太后勿怪。” 话音未落,寝宫外突然传来重物倒地的闷响。李三娘浑身一震,茶盏“当啷”摔在青砖地上,碎瓷片溅起,划破了她的裙裾。 郭威却仿若未闻,伸手解下披风,小心翼翼地铺在满地狼藉之上:“太后小心伤了玉足。”这看似恭敬的举动,落在李三娘眼里,却比刀剑更令人胆寒。 “将军既为社稷,何不辅佐幼主?”李三娘退后半步,后背抵上冰凉的屏风,望着郭威身后若隐若现的侍卫,那些人的佩刀还在滴着血。 郭威闻言,重重叹了口气,却没起身:“先帝遭奸人所害,幼主年幼,臣实在放心不下这万里江山......”他的话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一名亲卫匆匆而入,在郭威耳边低语几句。 郭威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猛地站起身,铠甲相撞发出刺耳的声响:“太后,叛党余孽尚未肃清,臣需即刻前去平乱。”说着,他一把抓起案上象征皇权的玉玺,“此物暂由臣保管,待大局已定,必当奉还。” 李三娘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瘫坐在凤椅上,耳边回响着凌乱的脚步声和兵器碰撞声,终于明白——所谓“诛灭奸佞”不过是幌子,这江山,早已换了主人。 这场看似“忠心护主”的兵变,撕开了封建王朝权力斗争最残酷的一面。郭威从跪倒称臣到独揽大权,不过转瞬之间。 而李三娘这位历经风雨的太后,也在烛火摇曳中看清了现实: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所有的忠诚誓言,都可能变成最锋利的匕首。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人为它披上正义的外衣,可鲜血浸透的真相,永远无法被轻易掩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