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太阳]1945年8月,日本战败以后,驻中国东北关东军,陆军野战医院院长挥着军刀

[太阳]1945年8月,日本战败以后,驻中国东北关东军,陆军野战医院院长挥着军刀,用刀尖顶在护士伊藤郁子胸前,逼迫她跳江,无奈,没有任何选择的伊藤郁子,面对湍的滔滔江水纵身跳入! (信息来源:人民网---我的心永远在中国”(图)) 在历史的褶皱里,总有一些故事让人震撼又好奇,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个异国女子跨越战火与偏见,将一生都奉献给一片陌生的土地? 1945 年那场席卷世界的战争接近尾声,东北的牡丹江畔,冰冷的江水裹挟着绝望与恐惧,见证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杀戮。 苏联红军的钢铁洪流撕开了关东军的防线,日军驻东北第一陆军医院陷入绝境,医院院长的军刀泛着寒光,重伤员被注射酒精和空气,走不动的家属与孩子吞下毒丸。 面对滔滔江水,1500 多名轻伤员和医务人员被逼跳江,伊藤郁子被枪抵住后背,那一刻,她没有选择,江水吞噬了她的身影,却没能夺走她的生命。 抱着漂浮的木头,伊藤郁子于风浪中挣扎三个多小时后,凭借顽强的求生意志爬上了岸。彼时,她被中国解放军医疗救护队收留,或许不曾想到,这段濒死经历,会彻底改写她的人生轨迹,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一个日本护士的中国传奇,就此拉开帷幕。 死里逃生的伊藤郁子,在解放军牡丹江野战医院开启了全新的人生,这里没有战争的残酷,只有救死扶伤的使命。她把自己的 O 型血输给伤员,在四平战役一天救治 87 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她不仅是一名护士,更是和平与希望的传递者。 1950年,伊藤郁子踏入山西康复医院,与宗序定相逢,从相识、相恋,到入籍中国后成婚生女,她逐渐融入中国社会。 1954 年定居如皋后,她在县人民医院工作,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得到了 “远学白求恩,近学伊藤郁子” 的赞誉,曾经被战争推向绝境的她,如今在中国找到了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归宿... 中日邦交正常化那年,伊藤郁子回了趟日本老家,日本外相亲自出面,抛出橄榄枝,想让她回日本定居,换作别人,或许早就心动了,可伊藤郁子却没犹豫。 之后又有好几次机会,日本那边给出优渥条件,1998 年 “红十字会” 甚至承诺安排住房、专人照料,可她每次都把橄榄枝轻轻推了回去。 她五次回日本探亲,每次都是归心似箭地赶回中国,在她心里,中国才是家,当日本在 2012 年搞出 “购买” 钓鱼岛这种闹剧,她气得不行,立马给日本友人打电话,把日本政府的行为批了个遍,这股子护着中国的劲儿,谁都看得出来,她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早就刻进骨子里了。 离休后的伊藤郁子,本该享享清福,可她偏不闲着,在如皋,她开起日语夜校,不收一分钱,教周边乡镇的人学日语,来了侨胞,她热情招待,当起免费导游,碰上日商,她又变身翻译,介绍如皋的好政策,她还总往学校跑,给孩子们讲战争有多可怕,就怕下一代忘了和平的珍贵。 面对日本美化战争、篡改教科书,她以亲身经历为刃,多次写信斥责,直到 2016 年,她在如皋离世,可她留下的故事,被写进了中国高中历史课本,一个异国女子,用一生的坚守,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民间友好的桥梁。 从战火里死里逃生,到在中国落地生根,伊藤郁子的一生,是跨越国界的传奇,她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爱与忠诚,无关国籍,在历史的长河里,她或许只是一朵浪花,却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也让人们看到,和平与友好,才是跨越隔阂的永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