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最近又摊上事了。总统特朗普放了个狠话:以后iPhone如果不是在美国造的,那就加税,至少25%!这可不是随口一说,市场立马给了反应——苹果股价直接跳水,跌了将近4%,市值一下子蒸发了超过1000亿美元,真金白银地吓坏了投资人。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完了,苹果得转移供应链了,搞不好又要把更多订单从中国转去印度、越南。但仔细一想,这事说不定反倒是给中国制造送来一波意外利好。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特朗普这回不是单纯“去中国化”,他是想把制造业全都搬回美国去,连印度、越南这些“替代选手”也不认账。你不在美国造?那对不起,加税伺候。 可问题是,美国制造真的那么容易吗?以iPhone这种复杂的产品为例,从芯片到组装,每一个环节都不是说搬就能搬的。现在的iPhone,几乎整个产业链都压在中国。富士康、和硕这些代工巨头在国内搭建的供应网络,那是十几二十年一点点磨合出来的。 要让苹果搬到美国重建一套?技术、人力、配套、成本,全是大问题。别说25%的税了,就算翻倍,苹果短时间内也很难完全在美国生产出iPhone来。 那印度和越南行不行?说实话,这两个国家近几年确实吸引了不少制造业,尤其是苹果也在印度设了厂,试图把部分iPhone的生产转过去。但那也只是“试试水”,真要大规模替代中国,还早着呢。不说别的,光是熟练的工人和高效的产线,就不是一年两年能培养出来的。 所以,这就有意思了。如果特朗普的这套新规真的执行,那么无论你是从中国出口,还是从印度、越南出口,只要不是美国制造,都逃不过这25%的关税。 那这样一来,很多企业就得重新考虑:既然搬来搬去都得被征税,那我还不如继续留在中国,成本、效率、熟练工人全都有,反而更划算。 当然,特朗普的风格大家都知道,说变就变,今天狠话放出来,明天就可能换口风。他在第一任期的时候也经常这么干。搞不好哪天又说“看在苹果的面子上,关税可以商量”,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企业也不敢全信,但也不敢不防。 但不管特朗普的政策最后成不成,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已经让企业头疼了。制造业的布局不是说搬就搬的,得看五年、十年后的收益。 而像苹果这样全球供应链巨头,最怕的就是这种政策摇摆不定。一会儿让去中国,一会儿又说不够,还得回美国,搞得人都不知道怎么做决策了。 这些年大家都在说“中国制造优势不再”,但现实是,中国的制造基础、配套能力、熟练工人、上下游协同效率,依然是全球独一份的。特朗普这一出,等于间接证明了:不是有了印度、越南就能替代中国的,中国制造的价值还在,而且很难被快速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