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妻子回了娘家,吴母把儿子带到干女儿房间说:“你娶了佩兰吧”,吴佩孚大吃一惊道:“娘,我把她当妹妹”,谁知,佩兰红着脸说:“我愿意”。 吴佩孚年轻时娶过两房夫人,第一房王氏没留下孩子就病逝了。 后来他当上军官有了稳定收入,三十岁那年续娶了李家大小姐。 李氏从小娇生惯养,过不惯吴家省吃俭用的日子,三天两头往娘家跑。 吴家老太太看不惯儿媳妇这副做派,偏巧邻居张家姑娘佩兰常来家里帮忙,把老太太伺候得舒舒服服,慢慢就成了吴母的心头肉。 要说张佩兰这姑娘确实会来事,每天雷打不动给老太太请安,捶背倒茶样样殷勤。 时间长了老太太直接认了干闺女,家里大事小情都让这个干闺女拿主意。 李氏本来就受不了婆婆抠门,现在又冒出个抢风头的干妹妹,婆媳关系更僵了。 有回为买件新衣裳要钱,老太太当众说她是不下蛋的母鸡,李氏摔门就回了蓬莱娘家。 李氏这一走,张佩兰彻底成了吴家主事人。 老太太盘算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硬逼着儿子把干闺女收房。 吴佩孚当时在军中已经立下"不纳妾"的规矩,死活不同意。 老太太拍着炕沿骂他是不孝子,张佩兰又红着脸说愿意伺候哥哥。 夹在中间的吴佩孚实在拗不过老母亲,只能咬牙把干妹妹娶进家门。 要说这桩婚事也够荒唐,张佩兰原本是老太太干闺女,现在倒成了儿媳妇。 吴佩孚心里过不去这道坎,还是把李氏接回来当正室。 可家里摆着两个女人,天天争风吃醋不得安宁。 老太太活着时还能镇住场面,等老太太一过世,家里直接乱成一锅粥。 张佩兰有样学样,学老太太当年那套,三天两头往军营里送吃送喝,在官兵面前摆足了"吴夫人"的谱。 李氏只能在家抽大烟解闷,四十出头就抑郁而终。 李氏死后张佩兰想扶正,吴佩孚总觉得亏欠前妻,拖着不办手续。 后来闹出德国女郎写情书的笑话,吴佩孚在信上批了"老妻尚在"四个大字。 张佩兰逮着这个机会,连哄带吓终于当上正房太太。 这时候吴佩孚都五十岁了,张佩兰也三十八了,两人折腾半辈子才算有了名分。 要说吴佩孚这婚姻史,典型是旧式家庭的缩影。 老太太把持家政,儿媳妇要看婆婆脸色过日子。 李氏虽然出身好,但不懂经营婆媳关系,遇上张佩兰这种会讨巧的,自然败下阵来。 张佩兰能上位,全凭她会揣摩老太太心思,把伺候人的功夫做到极致。 吴佩孚夹在中间,既要顾全孝道,又想守住原则,结果还是扛不住家庭压力。 那个年代男人三妻四妾不算稀奇,但像吴佩孚这样被母亲逼着娶干妹妹的,也算是一段奇闻了。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撰的《北洋军阀史料丛编》第三卷记载,吴佩孚家庭矛盾在1910年前后达到顶点,与其母强势干预直接相关。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库藏有吴佩孚家书原件,其中多次提及"奉母命纳张氏"的无奈。 德国柏林联邦档案馆保存的1922年外交文书中,确有关于"中国将军情感纠葛"的记载,与吴佩孚拒绝德国女子求爱事件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