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夺位,实是李渊一碗水没端平的必然结局。李渊和天下的绝大多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夺位,实是李渊一碗水没端平的必然结局。李渊和天下的绝大多数父母一样,有偏爱的儿子,就是李建成。有好事的时候,他都紧着李建成,出事的时候,他却第一时间想到李世民。 公元617年太原起兵时,李渊将象征兵权的虎符交到李建成手中。这个动作像一道裂痕,划开了大唐最初的权力格局。 四十二岁的李渊或许没意识到,当他把最精锐的玄甲军交给长子时,已在兄弟俩心中埋下火种。 李建成骑着汗血宝马走过太原城门,铠甲上的金线在晨光中流动。他身后跟着李渊亲自挑选的十二卫率。 这些从关陇贵族中精选的亲兵,将在未来七年里成为李建成最坚实的盾牌。而十九岁的李世民只能带着八百玄甲死士,像条孤狼般游走在陇西战场。 李渊给李建成的考题堪称完美:坐镇河东安抚流民,掌控关中粮仓命脉。这个被史书称为"天下陆海"的地区,每年产出大唐四成军粮。 李建成在此地推行"均田新制",三年间让流民开垦出十五万亩良田。当李世民在洛阳城下苦战王世充时,李建成正站在黄河渡口,看十万石粮船扬帆东去。 反观李世民的战场,每场胜利都浸透血色。虎牢关外三十万唐军围困窦建德,李世民带着三百玄甲骑兵冲阵,马鞍都被鲜血浸透。 捷报传回长安那日,李渊正在为李建成举办生辰宴,案头的捷报被西域葡萄酒泼湿了大半。 这个本该是储君专属的官职,此刻却成了烫手山芋。李世民在洛阳修建的府邸里,堆满各地刺史的效忠文书,而太极宫的晨钟暮鼓里,李建成正听着李渊讲述"守成之君"的治国之道。 最致命的打击来自突厥。当颉利可汗率十万铁骑南下时,李渊连夜召见李建成,"突厥人最怕你河东的烽燧。" 于是李世民刚结束洛阳之战,又被派往泾阳迎敌。史载那日渭水河畔,李世民单骑饮马时,铠甲缝隙里还嵌着洛阳城墙的碎砖。 公元622年的刘黑闼叛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李渊先派李世民剿灭叛军主力,又在捷报传来时密令,"着太子总统诸军受降。" 当李建成带着五百轻骑出现在洺水河畔时,李世民刚在洛水边筑起京观。那些被李世民斩首的叛军头颅,此刻正浸泡在黄河冰凌中。 史官在《旧唐书》里记下耐人寻味的细节,李建成受降时,突厥颉利可汗的使节正在太极宫赴宴。 而李世民班师回朝那日,李渊赏赐的却是一车突厥良马,这分明是告诉天下人,真正的功臣永远是储君。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李世民在玄武门布下天罗地网。这个本该拱卫皇城的要塞,此刻布满秦王府死士。 当李建成策马经过玄武门时,突然发现守城禁军竟是熟悉的秦王府亲兵,这些本该戍卫东宫的将士,昨夜刚被李渊调防。 箭矢破空而出的瞬间,李渊正在两仪殿批阅奏章。他笔尖颤抖时,不会想到自己精心设计的平衡术,竟让两个儿子都成了困兽。 当尉迟恭提着李建成首级冲进太极宫时,李渊手中玉圭"当啷"坠地,这个陪伴他征战三十年的信物,此刻沾满了亲生骨肉的血。 贞观三年的某个雪夜,退位为太上皇的李渊独自登上太极殿。月光透过残破的窗棂,照在他亲手为李建成题写的"守成令"上。 殿外传来新帝李世民与群臣议政的声响,那些曾经属于长子的治国方略,此刻正从儿子口中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