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天顺八年(1464年)的紫禁城,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的气息。年仅17岁的明宪宗朱

天顺八年(1464年)的紫禁城,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的气息。年仅17岁的明宪宗朱见深刚刚即位,朝政尚未完全稳固,后宫之中也暗流涌动。 万贵妃,本名万贞儿,此时已34岁。她出身卑微,4岁入宫,最初是孙太后身边的宫女。后来,她被指派照顾年幼的太子朱见深。在朱见深被废太子之位、幽禁于南宫的那段艰难岁月里,万贞儿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温暖和支持。两人之间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超越了普通的主仆关系,甚至带有一丝依赖和眷恋。 新皇后吴氏,出身名门,父亲吴俊是羽林前卫指挥使,舅舅孙镗更是在曹吉祥叛乱中救过英宗性命的怀宁侯。她年轻貌美,聪慧知书,还擅长鼓琴。天顺八年七月二十日,吴氏被册立为皇后,一时间风光无限。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皇后之位仅仅坐了一个月,就因为一次冲动的行为而彻底崩塌。 吴氏早就听闻皇帝对万贞儿的宠爱,心中不免嫉妒。她无法理解,为何年轻的皇帝会对一个年长他17岁的宫女如此痴迷。于是,她决定给万贞儿一个教训,以彰显自己的皇后威严。 这一天,吴氏以万贞儿“举止轻佻”为由,将她召至宫中,命人对其施以杖刑。万贞儿的惨叫声回荡在宫殿中,她的肌肤上很快布满了一道道通红的伤痕。然而,吴氏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明宪宗。 当明宪宗看到万贞儿身上的伤痕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愤怒、心疼、自责等情绪瞬间涌上心头,他气得浑身发抖,几乎是咆哮着说道:“皇后如此对待爱妃,朕不废她誓不为帝!” 明宪宗立即召集大臣,宣布要废掉吴皇后。他指责吴皇后“举动轻佻,礼度率略,德不称位”,并声称这是先帝的遗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宗临终前,确实为太子挑选了吴氏、王氏、柏氏三位皇后人选,但并未明确指定吴氏。明宪宗此举,显然是为了保护万贞儿。 为了给废后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明宪宗指使太监牛玉编造谎言,称吴皇后的父亲吴俊行贿于他,才使得吴氏得以正位中宫。牛玉在严刑拷打下屈打成招,这份口供成为了废后的关键证据。 钱太后得知此事后,坚决反对废后。她深知吴氏并无大错,废后之举实在过于草率。然而,周太后却站在了儿子一边。周太后一直嫉妒英宗对钱太后的宠爱,此时正好借此机会显示自己在后宫的权威。在两位太后的争执中,明宪宗态度坚决,最终钱太后不得不妥协。 天顺八年八月,明宪宗连下三道诏书,宣布废黜吴皇后,将其贬为庶人,移居西宫。吴氏从被立为皇后到被废,仅仅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她的父亲吴俊被下狱戍边,舅舅孙镗也被闲住。这场风波震动了朝野,成为了当时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废后之后,明宪宗本想立万贞儿为皇后,但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万贞儿出身卑微,且年龄与皇帝相差悬殊,实在不适合母仪天下。无奈之下,明宪宗只得改立王氏为皇后。王氏性格温和,深知万贞儿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因此对她处处忍让,从不与之争宠。 万贞儿虽然未能成为皇后,但她在后宫中的地位却无人能及。明宪宗对她的宠爱有增无减,甚至到了专宠的地步。成化二年(1466年),万贞儿生下皇长子,明宪宗大喜过望,立即将她晋封为贵妃。然而,这个孩子却在一个月后夭折了,这给万贞儿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此后,她再也没有生育,但明宪宗对她的宠爱依然如故。 万贞儿的专宠引起了后宫其他嫔妃的不满,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宫廷争斗。她变得愈发善妒,凡是有身孕的嫔妃,都会被她暗中迫害,导致明宪宗一度面临无子的困境。直到成化六年(1470年),宫女纪氏生下皇三子朱祐樘,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 朱祐樘的出生充满了坎坷。纪氏怀孕后,万贞儿曾多次派人试图堕胎,但都被宫女们暗中保护了下来。朱祐樘在冷宫中偷偷长大,直到六岁才被明宪宗发现。明宪宗得知自己有了儿子后,大喜过望,立即将朱祐樘立为太子,并封纪氏为淑妃。然而,纪氏却在不久后暴毙,死因不明。有人猜测是万贞儿所为,但始终没有确凿的证据。 万贞儿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从一个卑微的宫女,成为了明宪宗最宠爱的妃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朝政。她的专宠引发了后宫的纷争,也给明宪宗的统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她与明宪宗之间的感情却是真挚的。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贞儿病逝,明宪宗悲痛欲绝,辍朝七日,并哀叹道:“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同年八月,明宪宗驾崩,追随万贞儿而去。 这段历史事件,不仅仅是一段帝王与宠妃的爱情故事,更是反映了明朝宫廷的复杂与残酷。明宪宗对万贞儿的宠爱,既有情感上的依赖,也有政治上的考量。而吴皇后的被废,则揭示了后宫争斗的激烈和皇权的至高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