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将铁铉凌迟处死后,又下油锅。他就想看看铁铉骨头有多硬,炸成骨头灰,能不能服软,谁成想铁铉骨架刚入锅中,就听“啪”的一声巨响,热油飞溅。 铁铉,河南邓州人,生在元末明初,家里是色目人后裔。他从小就聪明,读了不少书,尤其是儒家经典,写诗作文章样样拿手。洪武年间,他考进国子监,成了太学生,成绩拔尖。后来被派去当礼科给事中,专门管朝廷的奏章,干活特别认真,连朱元璋都夸他“如磐石般硬朗”,还给他取了个字叫“鼎石”。再后来,他调到都督府断事,管军事司法,判案子快准狠,同事们都服他。铁铉这人,刚正不阿,又不贪钱,在官场上名声挺响。 建文帝上台后,铁铉被派到山东当参政,管地方行政。1399年,朱棣造反打靖难之役,铁铉负责给北伐军运粮草,没掉过链子。后来朝廷军队打不过燕军,山东北部好多城都丢了,铁铉跟几个将领一合计,带着残兵败将死守济南。1400年,朱棣亲自带兵围济南,铁铉带着大家修城墙、整军备,还想出不少招儿,比如诈降差点弄死朱棣,又挂出朱元璋画像逼燕军停火。硬是守了三个月,把朱棣气得没办法,只能撤兵。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当过燕王,镇守北平。他打仗厉害,从小跟朱元璋南征北战,练出一身本事。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当皇帝,开始削藩,朱棣觉得自己功劳大却被针对,心里不服。1399年,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从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想抢皇位。 这仗打了三年,朱棣靠着军事脑子和不要命的狠劲,一路杀到南京。济南那次是他少有的败仗,铁铉让他吃了瘪,他咽不下这口气。1402年,他攻进南京,建文帝不知跑哪儿去了,朱棣顺势当了皇帝,改年号永乐。可他心里还记着铁铉这个“钉子”,非得拔掉不可。 铁铉在淮南被抓,押到南京。朱棣当了皇帝后,特意让人把铁铉带上来,想羞辱他。铁铉被绑着,背对朱棣,压根不低头。朱棣让人割了他的耳朵鼻子,还煮熟了塞他嘴里,想看他服软。铁铉硬气得很,满脸血也不吭声。朱棣火了,下令凌迟处死。 行刑那天,铁铉被千刀万剐,血流了一地,可他愣是没喊一声。朱棣还不解恨,让人把铁铉的骨架扔进油锅,说要看看这骨头硬到啥程度,能不能炸成灰服软。结果骨架刚下锅,油锅就炸了,热油溅了一地,把旁边的人都吓傻了。朱棣站在那儿,脸都黑了。 铁铉死后,他家人可遭了殃。老婆杨氏被送进教坊司,受尽折磨;四岁的小女儿被卖到妓院;大儿子铁福安被流放到广西河池,二儿子铁福书逃到辽宁沈阳,勉强活下来。直到明仁宗时候,铁铉的后人才被赦免,有的搬到河南偃师,总算保住了血脉。 济南老百姓可没忘了他,在大明湖边建了个铁公祠,管他叫“城神”,年年拜他。后来南明和清朝都给他追封过,表彰他忠义。铁铉的事儿传下来,成了民间忠臣的榜样。 铁铉这人吧,说白了就是个读书人,没啥武功,可他硬是靠脑子和胆子跟朱棣扛到底。朱棣呢,打仗是牛,可心眼小,铁铉挡了他的路,他就非得把人弄死还不算,连骨头都不放过。油锅炸了那一下,甭管是巧合还是啥,民间都说是铁铉死都不屈的硬气,连老天都看不过眼了。 铁铉的事儿搁现在看,也挺让人感慨。那年头,忠义是啥?是明知打不过还得硬上,是宁死不屈的骨气。可这骨气换来的,是自己死得惨,家人也跟着倒霉。反过来看,朱棣虽说干了不少狠事儿,可他当皇帝后也修了不少功绩,像派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这咋评价?历史这东西,就是复杂,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