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印度圣雄甘地为了锻炼自己禁欲的忍耐力,和自己的孙女、侄媳妇同床共枕,结果每一次都

印度圣雄甘地为了锻炼自己禁欲的忍耐力,和自己的孙女、侄媳妇同床共枕,结果每一次都失败。就连他去世时,还有数十位妇女冲破层层阻碍,纷纷跳进火海为甘地殉葬。  甘地1869年10月2日生于印度西部一个普通家庭,家里不算穷,但也谈不上大富大贵。他小时候挺老实,没啥特别出彩的地方。19岁那年,他跑去英国学法律,拿了个律师资格。回国后混得不太行,后来去了南非当律师,才算打开了人生新篇章。在南非,他亲眼看到印度移民被种族歧视欺压,慢慢觉醒,开始搞非暴力抗争。这段经历让他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斗士。  回印度后,他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什么盐税抗议、纺纱自给,他用简单接地气的方式,硬是把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1947年印度独立,他功不可没。可惜,独立没多久,1948年1月30日,他就被一个极端分子刺杀了,享年78岁。表面看,他是个完美英雄,但私生活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甘地年轻时结了婚,有好几个孩子,生活挺正常。但他40多岁时突然宣布要禁欲,说是为了把精力全放政治斗争上。开始还算顺利,可到了晚年,他禁欲的路子越来越离谱。他觉得自己得“测试”忍耐力,方法就是跟年轻女性睡一张床,但啥也不干。对象还不是外人,是他的侄媳妇和孙女这种亲戚。  这事儿听起来就怪怪的。他觉得自己是在追求精神纯洁,可结果呢?每次都失败了。他自己也承认,身体反应控制不住。这实验不光没成功,还把他身边的人搞得压力山大。比如他侄媳妇曼努贝恩,后来在日记里写过,她被这事儿弄得精神崩溃。还有他的追随者,好多人都劝他别这么干,怕毁了名声。可甘地固执得很,非说这是“真理之路”。  这禁欲实验到底为啥失败?有人说是他高估了自己,毕竟人不是机器,生理反应哪那么好压抑。也有人觉得,他压根没搞清楚禁欲的意义,搞这些花样反而是种执念。甭管咋说,这事儿传出去后,争议炸了锅,有人觉得他是真圣人,有人觉得他就是伪君子。 甘地死得挺突然。1948年,他在新德里参加祈祷会,一个叫纳图拉姆·戈德瑟的家伙冲上来,朝他开了三枪。凶手是印度教极端分子,觉得甘地对穆斯林太软弱。甘地当场就没了,全国上下都炸了。  葬礼那天,场面更夸张。他的遗体被火化,按印度教传统,骨灰撒进河里。可就在火化的时候,几十个妇女冲破警卫线,直接跳进火堆里,说是要为他殉葬。这些人里,有的是他的粉丝,有的是信徒,年纪从20多到50多不等。官方统计至少有30多人死了,有的还不止是跳火堆,还有人自杀。这事儿在当时震惊了全世界。  为啥会有这种极端行为?一方面,甘地在印度老百姓眼里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他的非暴力理念让人觉得他高尚得不得了。另一方面,他死得太突然,很多人接受不了,情绪失控就干出这种事。可这也让人纳闷:甘地的私生活那么有争议,咋还有人愿意为他拼命? 甘地的功绩没法否认。他用非暴力把英国人赶跑了,给全世界搞抗争的人开了个新思路,连马丁·路德·金都说他受甘地启发。可他的禁欲实验和殉葬现象,又让人觉得他没那么“圣”。禁欲这事儿,暴露了他对自己和人性认识的局限;殉葬这现象,则反映了盲目崇拜的可怕。  他不是啥负面人物,但也不是完美偶像。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有理想,也有缺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和凡人之间,其实就隔着一层纸。看他,你得带着点批判的眼光,别全信,也别全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