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迟迟等不到访华邀请,中方“对美不抱幻想”,王毅在京会见另一美国客人。 2025年5月,特朗普再次当选后,迫不及待地抛出了访华意愿。表面上看,他是想通过外交手段缓解美国国内的经济压力——通胀高企、供应链卡壳、农民抗议声不断。可中方却没给他这个面子,迟迟不发邀请。外交部官员梁建军直接放话:“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我们不抱幻想。”这话不客气,点明了中方对美方的不信任。毕竟,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美国一会儿签协议,一会儿又翻脸,中方早就看透了这种套路。特朗普这趟访华请求,悬着不决,八成是中方在等他拿出点真诚的行动,而不是光喊口号。 说起中美关系,就绕不开贸易战这档子事。2018年开打,特朗普上台后就挥着关税大棒,想逼中国就范。可几年下来,美国自己也没讨到啥便宜。2025年,美国通胀率蹭到4%,港口货物堆积如山,大豆出口更是惨跌40%,中西部农民都快急红了眼。反观中国,靠着跟欧洲、东南亚的贸易网撑住了场面,经济增速稳在5%左右,还在技术上越走越独立。这场拉锯战,美国想靠压迫占上风的算盘没打响,反而把自己逼到了墙角。特朗普急着访华,多半是想找个台阶下。 就在特朗普等邀请等得抓耳挠腮时,王毅却在北京见了美国亚洲协会主席康京和。这位前韩国外长可不是小角色,她的亚洲协会在美中交流圈子里很有分量。王毅在会见中撂下硬话:“合作得基于尊重,美方老搞单边霸凌,我们不吃这套。”这话听着挺硬气,既是给康京和听的,也是隔空敲打特朗普政府。意思很明白:想谈可以,但得拿出诚意,别老想着用制裁吓唬人。中方这步棋走得巧,既冷落了特朗普,又通过康京和传递了底线,外交上稳得一批。 中方这回态度这么硬,不是没底气。贸易战打到现在,中国经济没垮,还找到新路子,跟其他国家的合作越发紧密。技术上,芯片研发啥的也在突飞猛进,越来越不靠美国那套。更重要的是,中方看透了美国政策翻来覆去的毛病。梁建军那句“听其言,观其行”说得实在,美国光说漂亮话没用,得看行动。加上新上任的美国大使庞德伟,来了五天才见着副外长马朝旭,这小细节也透着中方的谨慎——不急着搭理,先晾着瞧瞧你态度咋样。 特朗普的访华请求现在就像个烫手山芋,扔也不是,接也不是。分析下来,中方不松口,估计是等着美国先让步。比如关税减点,或者技术制裁松口气,不然这门估计不好开。特朗普这边呢,喊得响亮,可能是想给国内选民看:“我努力了!”但中方不吃这套虚的,摆明了要实打实的诚意。这事儿悬着,短期内没啥进展的可能性大,反倒让外界看得津津有味,想知道接下来谁先眨眼。 中美这对冤家,未来咋走还真不好说。短期看,特朗普如果不改霸道作风,中方肯定继续硬刚,访华这事儿八成黄了。长远看,双方得找个平衡点,毕竟经济上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这边立场很清楚:合作得互利,尊重是前提。美国要是老想着单赢,估计还得碰壁。可贸易、技术、地缘这些问题堆一块儿,哪那么容易解开?这关系是缓和还是更僵,关键看双方能不能放下点架子,实打实谈点东西出来。 中国这几年在国际上越来越有底气,不是没原因的。经济上稳住了,技术上往前赶,朋友圈也越扩越大。面对美国反复无常的政策,中方不慌不忙,靠的就是这份定力。梁建军的“不抱幻想”和王毅的“尊重为前提”,其实是同个意思:中国不怕斗争,也不怕等,想合作就得拿出真心。这种底气,既是实力的体现,也是多年跟美国打交道攒下的经验。特朗普想靠喊话压人,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