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才知道开战斗机的飞行员这么累,歼-16飞行员王文毅透露:飞行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才知道开战斗机的飞行员这么累,歼-16飞行员王文毅透露:飞行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一次空中巡航时间远超8小时,水不敢多喝饭不敢多吃,只能靠巧克力牛肉干补充能量,因为他们挂着弹在空中就是一种威慑,能多待10分钟就多了10分钟的威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次空中巡航,往往持续超过8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飞行员必须持续穿戴重达15公斤的抗荷装备,应对可能随时出现的9G高过载冲击,这意味着,身体如同被9倍重力强压,甚至会造成短暂的视野丧失和意识模糊——黑视、红视在他们的训练词典中已成常态。 但他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因为在这一高度上,他们不仅是飞行员,更是空中防线的第一守卫者,他们所驾驶的不只是机械,而是挂载实弹的国家意志,每多停留十分钟,空中就多一份震慑,敌人便多一份顾虑,这正是他们宁愿腰酸背痛、双腿麻木,也要咬牙坚持的原因。 在我们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一口水、一顿饭,在飞行员那里却成了奢侈,因为飞行舱内空间极其有限,他们只能靠巧克力和牛肉干简单充饥,水也需精确计算摄入量,无法如厕成为常态,他们穿着特制纸尿裤,默默承受身体的不适,只为避免一个简单生理动作带来飞行风险。 结束飞行的瞬间,王文毅往往腿脚发麻、全身湿透,需要地勤人员扶着才能走下飞机,他坦言,这份工作,不仅是在拼体能,更像是一场意志力的考验。 与民航飞行员相比,战斗机飞行员所承受的压力可谓“炼狱级”,张寿海是空军的一位老飞行员,他曾透露: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每天要完成最多四个架次的高强度训练,中间几乎没有完整的休息时间。 有时他们抓着馒头在走廊边啃,一边进行战术推演,脑子里全是雷达参数和模拟敌情,歼-16飞行员张秦则更直接,他说为熟悉三代半战机的复杂性能,自己曾连熬三天三夜,连做梦都在模拟航电系统操作,这些努力,常常换来的是神经衰弱、失眠、免疫功能紊乱等职业病。 他们年均所承受的G力总和,相当于被高速卡车撞击200次;而气压变化对耳膜的损伤,让超过70%的飞行员听力下降、耳鸣成疾,这些数字背后,是血肉之躯反复与物理极限搏斗的真实写照。 现代科技正在改变飞行员的生存状态,抗荷服通过智能调节气囊气压,使飞行员能多承受15%的G力;而生理监控系统则能在飞行过程中实时检测他们的生命体征,及时预警危险; AI辅助系统甚至可在0.3秒内完成传统需3分钟才能处理的战场态势分析,极大提升了空中决策速度,这些“黑科技”确实降低了事故率,也提升了飞行效率,据2025年统计,我国空军长航时训练架次同比增长40%,而飞行事故却下降至历史最低。 但飞行舱里最不可被替代的,依旧是那颗炽热的心,科技可以协助分析,但无法代替在生死边缘做出判断的人;设备可以降低风险,但不能代替一位飞行员决绝的守土意志。 飞行员从不轻言“英雄”二字,对他们而言,每一次升空,既是任务,也是职责,他们以万米高空为战位,以千钧压力为常态,以毫厘不差为标准,构筑起一层看不见却坚不可摧的空中长城。 这份坚守,是传承的延续,从抗美援朝的王海大队,到南海撞机事件中的英烈,无数前辈用生命铸就了中国空军的精神脊梁,而今的王文毅们,正是这份血脉的延续者。 他们不常被看到,却时时在看着我们。每一次紧急起飞,都是为了阻止潜在的威胁;每一场夜航训练,都是为了明天不会有突然的黑夜。 (信息来源:央视军事《“我们在空中挂着弹就是一种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