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38年,一位母亲带着儿子报考黄埔军校,负责人拒绝说:“你年纪已39岁,超过年

1938年,一位母亲带着儿子报考黄埔军校,负责人拒绝说:“你年纪已39岁,超过年龄太多,不能报考”然而,母亲只说了一句话,就成功被录取..... 周咏南母子投笔从戎的故事要从清末民初说起。 1900年湖南祁东县一户殷实人家迎来了个女婴。 这个叫周咏南的姑娘打小就和别人家闺女不一样。 五岁那年她爹请了两位师傅,一个教四书五经,一个教拳脚功夫。 那个年头姑娘家能认几个字就算不错了。 周咏南硬是文武双全练出了名堂,诗词书画样样拿得出手,耍起刀枪棍棒也不输男儿郎。 十九岁嫁进当地书法名门黄家。 可惜好景不长,孩子才九个月大就守了寡,孤儿寡母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周咏南咬紧牙关考进衡阳含章女中,毕业后当上小学教员,靠着微薄薪水把儿子黄天拉扯大。 1937年卢沟桥枪声一响,日本人打过来了,周咏南看着报纸上登的烧杀抢掠,心里头跟油煎似的。 1938年冬天黄埔军校在衡阳招第十六期学生,三十九岁的周咏南领着刚高中毕业的十九岁儿子就往报名处赶。 招生的军官直摆手说超龄太多,这个当娘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说出来的话却掷地有声。 她说自己守寡二十年养大独苗,如今国难当头,当老师的更要带头上阵。 这话把考官说得红了眼圈,破例收了这对母子兵。 在军校里头周咏南可算出了名,文化课门门优秀不说,拼刺刀比赛连着拿了三回第一,毕业那会儿练成了双手使枪的绝活,子弹打得比好些年轻小伙子还准。 后来分到第九战区五十三军当政治部中尉,周咏南嫌坐办公室不过瘾,三天两头打报告要上前线。 后来还真让她想出个主意,把军属妇女组织起来成立女兵连。 1943年常德会战打得惨烈,周咏南带着女兵连守津市,腿上挨了枪子儿照样指挥,硬是打死了百来个鬼子。 打仗间隙周咏南还爱写诗鼓舞士气,有首诗里写着"胡马纵横澧水边,倭头未尽懒升天",字字句句透着跟小鬼子死磕到底的狠劲。 1945年抗战胜利,周咏南觉得尽完忠了该回家尽孝,回祁东继续当教书匠。 可没过两年国共又干上了,她儿子黄天在国军里当到营长,老太太急得直跺脚,带着儿媳孙子跑去湖北劝儿子。 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当年守寡养他多不容易,千万别帮着打自己人,黄天开始没听劝。 直到1949年在北平跟着部队起义投了解放军,老太太这才露出笑脸。 新中国成立后黄天转业到水利局干到九十年代去世,周咏南一直在白地市小学教书教到六十年代。 要说这对母子的故事,那真是应了老话"虎门无犬子"。 前些年湖南祁东县搞抗战纪念活动,周咏南的曾孙黄明哲把老太太的军装捐给了县博物馆。 2021年清明时节,黄家第四代人在祖坟前摆了个特别的祭品——周咏南当年写的战地诗册复印件,这事还上了祁东电视台的新闻。 2019年长沙黄埔同学会搞联谊,九十八岁的抗战老兵李长顺回忆说,当年在常德会战见过周老太带着女兵连挖战壕,那股子泼辣劲比爷们还利索。 2022年湖南档案馆整理抗战史料,发现了周咏南亲笔写的女兵连训练手册,里头连怎么用绑腿布当止血带都画得清清楚楚。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母子从军赴国难——追记抗战老兵周咏南、黄天》 祁东县电视台《清明特别报道:英雄后人祭祖仪式》 湖南省档案馆《抗战时期湖南军民档案汇编》

评论列表

午夜迷墙
午夜迷墙 17
2025-05-23 21:00
满门英雄
喵喵茶茶
喵喵茶茶 4
2025-05-24 09:52
致敬护国英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