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在南极考察站里,27岁的苏联医生给自己注射了麻醉剂,然后亲手切开了自己的肚皮,没有人能想到,他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1年的南极,白茫茫的冰原延伸到天际线,狂风呼啸着掠过这片人迹罕至的大陆。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苏联科考站显得格外渺小,几间简陋的房屋就是十几名科考队员全部的庇护所。 27岁的列昂尼德·罗戈佐夫是这支队伍中唯一的医生,他肩负着保障所有人健康的重任。 科考站里没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只有一个装着基本药品和简单器械的医疗箱。 罗戈佐夫每天要处理队员们的各种小病小痛,从感冒发烧到外伤擦伤,他都得一一应对,在这个远离文明的地方,他就是队员们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那天早上,罗戈佐夫突然感到右下腹传来阵阵剧痛,疼痛来得很急,像刀子在肚子里搅动一样。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额头上冒出了冷汗,作为医生,他立刻意识到这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疼痛越来越强烈,他几乎无法站立,只能弯着腰靠在墙边。 罗戈佐夫心里很清楚,急性阑尾炎如果不及时手术,阑尾可能会破裂,引发腹膜炎,那就是致命的。 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地方,最近的医院远在几千公里之外,就算立刻呼叫救援,等飞机到达也需要好几天时间,而他的病情等不了那么久,每拖延一分钟,危险就增加一分。 队员们围在罗戈佐夫身边,看着他痛苦的样子都很着急,大家都知道他是队里唯一的医生,如果他倒下了,其他人的安全就没有保障了。 更重要的是,没有人能救他,罗戈佐夫躺在床上,疼痛让他无法入睡,他开始思考一个疯狂的想法:给自己做手术。 这个决定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罗戈佐夫别无选择,他是外科医生,做过很多阑尾切除手术,对手术流程非常熟悉。 虽然给自己做手术前所未有,但这是唯一的生存机会,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队员们,大家都被震惊了,但很快就明白这是唯一的办法。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帮助罗戈佐夫准备手术,他们选择了科考站里最干净的一间房间,把桌子清理干净当作手术台。 所有能找到的手术器械都被拿出来,用开水反复煮沸消毒,手术刀、镊子、缝合针线,还有一些基本的医疗用品,这就是全部的装备了。 最关键的是照明问题,房间里只有一盏昏暗的电灯,根本不够手术使用,队员们把头盔上的照明灯拆下来,调整角度对准手术台。 另外还找来了一面大镜子,这样罗戈佐夫就能通过镜子看到自己腹部的情况,一名队员负责举镜子,另一名负责递送器械,还有人负责擦汗和照明。 一切准备就绪后,罗戈佐夫躺在临时搭建的手术台上,他给自己注射了局部麻醉剂,剂量必须精确控制,既要减轻疼痛,又要保持清醒,麻醉剂开始发挥作用,腹部的感觉变得迟钝了一些,但疼痛依然存在。 罗戈佐夫拿起手术刀,深吸一口气,开始在自己的腹部划下第一刀,刀片切开皮肤的瞬间,鲜血涌了出来。 他必须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动作,这让操作变得异常困难,因为镜子里的影像是反向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向思考。 手术进行得很缓慢,罗戈佐夫必须格外小心,不能有任何差错,他一层层切开皮肤、脂肪和肌肉,寻找发炎的阑尾。 血液不断涌出,队员帮他擦拭,保持视野清晰,疼痛让他的手有些颤抖,他只能停下来休息几分钟,等疼痛缓解后再继续。 找到阑尾后,罗戈佐夫发现情况比预想的严重,阑尾已经严重发炎,随时可能破裂,他小心翼翼地分离周围的组织,切除了整个阑尾,这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确度。 切除阑尾后,罗戈佐夫开始缝合伤口,他先缝合腹腔内的切口,再一层层缝合肌肉、脂肪和皮肤。 每一针都必须准确,确保伤口能够愈合,整个手术过程持续了105分钟,当最后一针缝好时,罗戈佐夫已经精疲力尽。 手术成功了,队员们都松了一口气,他们见证了一个医学奇迹的诞生,罗戈佐夫虚弱地躺在床上,但他知道自己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在接下来的两周里,队员们轮流照顾他,确保伤口不被感染。 南极的严寒环境意外地帮助了伤口愈合,低温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罗戈佐夫的身体逐渐恢复,两周后他就能重新工作了。 这次自我手术不仅拯救了他的生命,也成为了医学史上的传奇,在那个冰雪覆盖的世界里,一个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不可能的奇迹。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人民资讯——给自己做手术 早就有医生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