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专家访|华为郭小龙:共建工业智能体,引领工业新四化时代

飞象网讯在2025年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华为以“共建工业智能体,推进工业新四化”为主题,向全球展示了其在工业数字化领域的深刻洞察与创新实践。

从工业智能体的蓝图,到“新四化”的实践,华为工业数字化产业发展总监郭小龙阐释了华为在工业智能体、工业新四化、工业网络全连接及智爻spe网络方面取得的进展,并描绘了一幅未来工业智能化的全景图。通过工业智能体与新四化两大核心战略,华为正携手合作伙伴,推动制造业迈向更高维度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工业智能体:数字时代的工业“生命体”

如果将工业系统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工业智能体便是其数字化的终极形态。华为认为可以将工业智能体与人体进行类比。

工业软件如同灵魂,赋予系统思考与决策的能力;ai大模型则如同大脑,通过深度学习与算法优化实现智能进化;工业云底座如同心脏,为全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算力支撑;工业网络如同神经网络,贯通研产供销服及人机料法环全价值链;数字化工业装备如同四肢,执行精准操作;端到端安全体系如同免疫系统,抵御外部威胁;而工业数据则如同血液,流动于每个环节,激活全生命体的活力。

这一架构不仅是理论模型,更是华为多年实践探索的结晶。郭小龙指出,华为聚焦工业网络与云平台等ict能力,通过连接合作伙伴的工业装备与软件,已形成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同时这些探索成果已经获得应用,在汽车制造领域,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了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传感器与mes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优化生产节拍,将故障响应时间大幅降低。这种“共生共长”的模式,让工业智能体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正成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工业新四化:从概念到落地的变革之路

工业装备数字化、工业网络全连接、工业软件云化、工业数据价值化,作为“工业新四化”的核心价值主张,是华为对产业趋势的精准研判,也是其战略布局的行动纲领。

工业装备数字化:从“工具”到“智能终端”

当前,大量工业设备仍处于“缺芯少魂”的原始状态,未联网、不智能的问题制约着效率提升。华为提出,装备数字化的核心在于构建“芯片+操作系统+网络+边缘智能”的底座。这个底座已经完成构建并发挥作用,在矿山行业,华为联合合作伙伴开发的智能采煤机,通过采用鸿蒙操作系统,实现了设备自主感知与远程控制,单台设备故障率降低40%,维护成本下降30%。

工业网络全连接:打造智能化的“工业高速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工业网络的升级是数字化转型的前提。华为认为,未来的工业网络需具备四大特征:接入泛在化、联接融合化、网络自智化、网安一体化。比如在电子制造车间,wi-fi6与5g的融合网络都能够支持agv小车的高精度导航,同时tsn(时间敏感网络)技术确保关键控制信号的纳秒级至微秒级的时延抖动。像这种多技术融合的“智能路网”,不仅打破了传统工业总线封闭的桎梏,更让数据流动如行云流水。

工业软件云化:从“购买工具”到“订阅服务”

工业软件上云是知识共享的革命。华为推动工业软件从本地部署转向云端服务,形成开放的“工业知识市场”。风洞测试是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过程的关键环节,但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很高,所谓“风洞一响,黄金万两”。华为联合某飞机设计研究院,基于人工智能打造了飞机翼型流场ai仿真预测模型,有效提高了对复杂流动的仿真能力,在大大降低风洞物理测试次数的基础上,还将仿真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25秒,大幅降低了飞行器研发成本并提升了效率。这种“用服务替代软件”的模式,正在重构工业知识的价值链。

工业数据价值化:从“沉睡资产”到“核心生产力”

数据是工业智能体的血液,但其价值释放需要跨越时空维度。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1吨焦炭的配煤成本可以节省5-30元。华为的交换数据空间(eds)服务,以保护企业数据主权为基础,促进企业间数据高效流通。

项目实践表明,数据的价值不在于规模,而在于流动与融合。只有打通“信息孤岛”,才能让数据真正成为决策的燃料。

工业网络全连接:技术融合下的智能跃迁

工业网络的复杂性在于技术标准的碎片化。传统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无线通信技术各自为战,导致互联互通成本高昂。华为提出的“联接融合化”策略,通过统一的数据模型与协议栈(如opcuaovertsn),实现了多技术的深度协同。

“联接融合化”策略在具体应用中已经彰显出实际价值,上汽宁德工厂与华为合作,打造wi-fi全连接工厂,实现亿级数据采集、秒级分析反馈。该工厂可支持5个平台几十种车型装配,生产线柔性化水平和生产节拍大幅提升;支持agv小车漫游零丢包,保障精准完成各项任务。

此外,华为的“网络自智化”技术通过ai算法实现故障自愈。该技术成效显著,在化工厂区,网络系统可自动识别异常流量并隔离风险节点,将安全事件响应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这种“智能运维”能力,让工业网络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免疫。

智爻spe网络:流程行业的“数字动脉”

在流程工业中,仪表与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长期受限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低速率。华为推出的“智爻spe(单对线以太)网络”,单对线以太网实现10-100mbps带宽、1000米超远传输,并支持本安供电与4-20ma传统接口兼容。这一技术的突破性在于,它既满足了石油、化工等场景的防爆要求,又将传输效率提升百倍。

具体部署过程中,某炼油厂采用智爻spe网络后,数千台仪表的压力、温度数据得以实时回传,结合华为云上的ai分析平台,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的动态预测,工厂巡检人力极大减少,故障诊断准确率获得显著提升。实践表明,智爻spe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流程工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的关键跳板。

共生共赢:华为与伙伴的数字化生态

工业智能体的构建绝非一家之力可成。华为的定位清晰而坚定,通过聚焦网络与云平台,携手装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共同打造开放生态。在深圳某智能工厂项目中,华为提供f5g全光网络与工业云底座,合作伙伴则提供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软件与安全防护方案。这种“联合创新”模式,不仅加速了技术落地,更让客户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局优化”。

面对工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认为工业数字化就是一场马拉松,没有终点,只有持续的进化。而华为与客户、伙伴的共生关系,正如工业智能体的生命循环:在数据流动中学习,在连接融合中成长,最终实现智能化与可持续的双重目标。